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孙家圩子村:红色村“三馆”促文明乡风守正创新-中国文明网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孙家圩子村:红色村“三馆”促文明乡风守正创新
发表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wéi]子村原名杏山村,相传三国时期名医董奉在此悬壶济世,分文不取,以杏换药,故得此名。孙家圩子村,前有杏林春暖的人性光辉普照,后有军民齐心的红色记忆砥砺,这个淮河岸边的小山村,用坚守成就了浪漫而传奇的乡村气质。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孙家圩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展现村里独特的民俗风情、家风家训、传统技艺等地域特色beplay官网app ,让大家看得到村史、记得住乡愁,孙家圩子村“两委”经多方征求意见,决定将原“百大杏山小学”闲置校舍进行综合利用,打造建设孙家圩子村“三馆”(即党建馆、村史馆、民俗馆)。

孙家圩子村“三馆”入口处绘制的杏林春暖大型墙体彩绘。宋卫卫 摄

凝心聚力 “三馆”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孙家圩子村“两委”以村民的“三馆”村民建、村民的“三馆”为村民为宗旨,把坚持党建引领、“四会”分工负责、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原则贯穿建馆始终。

  孙家圩子村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村“两委”成员跑遍多个部门,翻阅大量的族谱史籍,遍访五姓乡亲,为建设“三馆”搜集到第一手资料。为了丰富馆藏,全体村民也积极响应,为建馆建言献“宝”。大爷大娘们纷纷主动拿出自家珍藏多年的老物件,捐献给“三馆”。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三馆”于2022年10月建设落成。展馆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分为党史、村情概况、姓氏源流、民俗风情、技艺传承、传家有道等11个篇章,室外设有农耕beplay官网app 展示体验区,立体呈现了孙家圩子村的历史、人文、自然、产业特色。

孙家圩子村将原“百大杏山小学”闲置校舍进行综合利用,打造建设孙家圩子村“三馆”。姚利 摄

以史为鉴 “三馆”成为教育群众新课堂

  “三馆”落成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孙家圩子村党支部把“三馆”变成课堂,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展厅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就是最好的教材,一件件承载乡风乡情的展品就是最好的教具,结合村里红色故事和发展历程展开宣讲,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村民来说最能说明问题、最能入脑入心。

  村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互不相让之时,老支书总喜欢把双方带进“三馆”调解。“看看展墙上《姓氏源流图》,你俩还是一个家门的吧?”老支书话音刚落,两人就停止了争吵。回想以往,两家祖辈互相帮衬走出困境的故事还历历在目,都是一家亲,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如今,“三馆”已成为理论宣讲、政策解读、邻里和睦的新课堂。

 移风易俗 “三馆”成为“一约四会”新阵地

  “三馆”寄托着全村的乡土情结,是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孙家圩子村充分利用这块阵地,经常性开展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村民自治活动。

  近年来,孙家圩子村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的专项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村民思想上尚未彻底转变。村里红白理事会把教育监督的关口前移,把过去婚丧嫁娶事后评议改成现在事前报备。红白理事会把村民报备的地方设在“三馆”,用“三馆”散发出来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淳朴乡风来感化教育当事人,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志愿者在村史馆对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年轻人开展婚前教育。姚利 摄

  建馆时征集到的许多家风家训,是先辈留给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陈规陋习和繁文缛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四会”成员组织群众展开讨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修订《孙家圩子村村规民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志愿者给村民解读村规民约。宋卫卫 摄

  “三馆”赋能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馆”与蚌官路沿线景观带、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形成连线,以点带线形成红色旅游观光带。目前“三馆”在周边地区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三馆”了解和体验有地域特色的农耕beplay官网app ,感受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志愿者在为游客介绍孙家圩子村的农耕beplay官网app 。姚利 摄

  如今,“三馆”为继承优良传统、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和条件保障,不仅是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更是村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村民找回了淳朴的记忆,让美丽乡村成为记得住的乡愁。(供稿:安徽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姜丽】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