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7月16日,历史的高光时刻聚焦在北疆学府——内蒙古大学。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作出重要指示并深情寄语师生。这是内蒙古大学的历史大事、政治大事、发展大事,是全体内大人倍感自豪、备受鼓舞、永远铭记的里程碑时刻。
内蒙古大学校园风光。
这五年,一大批具有“内大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获批建设、成效显著,新增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内蒙古大学走出一条“构筑高峰、振兴理科、提升文科、做强工科、拓展交叉”的学科建设新路,学校办学实力和综合水平实现大幅跃升。
紧扣主线 擦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
内蒙古大学深入开展蒙古文古籍和北方民族出土文献等整理研究,搜集、购置蒙古文古籍文献260部、蒙藏文古籍文献400多卷,整理出版托忒文《西游记》等古籍文献,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从民间征集契丹小字和汉字碑刻文献18通。6部蒙古文古籍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馆藏国家级文物达7部。学校增设“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成立文献学系,招收中期蒙古语及北方民族古文字方向研究生,致力于北方民族古籍文献研究。2019年以来,在蒙古文古籍文献研究方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20部。
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职责向主线聚焦、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工作力量向主线加强,内蒙古大学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校党委会、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统战人士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等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工作方案》等,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始终把课程与思政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育人与科研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书写立德树人、践行“国之大者”的绚丽文章。
唱响育人育才主旋律 培育堪当重任时代新人
内蒙古大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系统科学、层次递进、贯通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五育并举”,重构公共体育课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美育教学机制,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金色雷锋课”。
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内蒙古大学不断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用人单位410家,拓展岗位6689个。建立健全学生就业“三级包联”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群体毕业生帮扶力度,多样化开展就业指导。
内蒙古大学男子足球队获CUFA全国赛亚军。
深化内涵式发展 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五年来,内蒙古大学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当好“双一流”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在攻坚克难中成就事业,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在敢闯敢干中开辟通途,不断打开各项事业发展新天地。
——在管党治党上从严从实。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组织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在建设一流学科上持续用力。认坚持把学科建设摆在龙头地位,以生物学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强化生态学、民族学、化学、能源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特色方向,打造学科重器,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学科整体建设水平迈上新的高度和层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引育并举。制定实施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育的“骏马计划”,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结构实现“从以硕士为主到以博士为主”“从优秀博士到高端人才”的历史性转变。
——在开放办学上步履不停。充分发挥“部区合建”四方联动机制作用,同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对口合作取得累累硕果,“多帮一”“组团式”的支持格局已经形成并日益显现带动作用。与国(境)外的1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内蒙古大学全体干部师生时刻以“应考”心态和“奔跑”姿态,扎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把“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大写意”,一笔一笔地绘制成“双一流”建设细腻生动的“工笔画”。(供稿: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