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文明实践群众工作“十必联”
发表时间:2020-09-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十必联”事事见人 解难题处处走心

  徐州市贾汪区地处江苏北部,总面积6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万,农村党员9468名。探索实施“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动员农村党员、乡贤、后备村干、热心群众等踊跃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通过“1+10”包挂、“1+1”结对等形式,在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的时候上门联系;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情况上门联系,让党员走进群众,让群众成为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推动文明实践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

一、主要做法

  针对农村群众居住松散、不好聚拢的特点,发动以农村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包联农户,开展政策宣讲、生活关怀、困难帮扶等活动。通过包挂+结对、线下+线上、考核+激励三种方式,深入推进“十必联”工作,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沟通,把工作做到群众家中,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中,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第一,“包挂+结对”。一方面,实行1+10包挂。每1名“十必联”志愿者包挂10户群众,每月至少上门走访1次,平时通过电话、微信及时了解情况,提供“十必联”志愿服务,即:在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时帮助联系村红白理事会,按照移风易俗的要求帮忙操办;有难事、急事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病事时亲自到家中看望探视;在群众家中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情况时,及时上门联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志愿者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反馈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中心,协调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实行1+1结对。着眼满足困难家庭、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组织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服务,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生活帮扶、医疗健康指导、心理关怀陪护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比如,实施“敲门大姐”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项目,敲门大姐每周定期敲开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的门,为他们送去关怀问候、生活照料、心理陪伴等。实施“牵手文明 净化家园”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与重度残疾人家庭“一对一”开展关怀慰问、入户清洁、家居修缮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提升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品质。

  第二,“线下+线上”。“十必联”志愿者把公示牌贴在群众家门口,把联系卡发到群众手中,每月到户实地走访,根据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施“村民互助 共享服务”项目,志愿者自愿提供家中闲置物品、各类生产生活技能,免费给有需要的村民使用,举办“邻里互助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群众由“观众”变成“主角”。同时,“十必联”志愿者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随时听取群众诉求,并与联系户建立微信群,转发理论文章,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

  第三,“考核+激励”。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后,及时将相关图文信息上传到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e平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志愿者也可填写纸质的《“十必联”工作手册》。“十必联”志愿者每次服务均记录志愿服务时长,获取相应积分,享受《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礼遇十条》待遇。村里每年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并将“十必联”志愿服务开展情况作为党员评议、先进评选、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

二、取得成效

  截至2020年2月底,全区已有14560余名志愿者进村入户,走访服务138500余户群众,征求群众意见564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22300余件。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精神风貌明显提升。2019年,全区信访量比2018年下降16%,信教人数下降17.5%。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区各地依托“十必联”工作网络,建立起群防群控网,实现村村有干部包挂、户户有志愿者联系,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志愿者主动当好宣传员、排查员、劝导员、服务员、监督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梁 海燕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