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李军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序跋窗】 在当代中国,如果挑选关注度、认可度、美誉度最高的字眼,毫无疑问,“生态文明”一词当在其中。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清洁的环境——越来越珍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beplay官网app 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越来越紧迫;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潮流。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习近平同志展现了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那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为之不懈奋斗。 ——实践之早。1974年,习近平同志任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支书时,带领村民修建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等困难。用沼气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木柴和煤炭,显示了习近平同志对能源领域新生事物的高度敏锐,成为他践行生态保护、循环发展的早期成功尝试。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专门建议他的联系点淳安县下姜村用建沼气池的办法来避免村民砍伐山林、破坏生态,并传授自己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相关经验。 ——历时之长。从上世纪70年代在梁家河建沼气池,到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县制定“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良性循环生产结构发展规划,到世纪之交在福建推进生态省建设,到本世纪初打造“绿色浙江”,一直到十八大后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丽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着追求,可以说贯穿了习近平同志从地方到中央工作的整个从政历程。 ——论述之多。对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同志可以说是反反复复讲、不厌其烦讲、苦口婆心讲。仅以十八大以来为例,无论是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参加座谈会、调研考察,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他都屡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70次,浓浓的生态情怀溢于言表。 ——阐释之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同志这些通俗、鲜活,又充满哲理和睿智的话语,已然成为深受当代中国人喜爱的名言警句。 ——作风之实。对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同志不仅讲深刻道理,而且提出许多有力举措;不仅有一般性的倡导,而且带头采取实际行动。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批示要求查处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拆除陕西秦岭山区私建别墅……所有这些身体力行,都充分体现了他的“钉钉子精神”,真可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概言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执政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生态蓝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同志在大队支书、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直至党中央的总书记的岗位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在把握规律、制定政策方面,还是锲而不舍、真抓实干方面,都引领了潮流、提供了范例,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楷模。 诚然,由于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面临异常艰巨的困难,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领会到位、落实到位,只要我们像习近平同志那样重视、那样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一个“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必将留给子孙后代,必将展示在世界面前。(此文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一书的前言,作者系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 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