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讲话中蕴含的辩证思维
发表时间:2015-03-18    来源:新华日报

原题: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 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方法论的总遵循。

 掌握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立足“客观基点”制定政策、推进工作

  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首先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正是遵循这一原理,中国共产党提炼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找到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今天,这一原理仍然闪烁真理的光辉。

  敏锐把握基本国情内涵随着改革发展产生新变化、呈现新特点的实际。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与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变革时代复杂社会所具有的全局性和趋势性特点,是我们必须看到的“客观基点”。特别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高速与产业结构中高端关系、稳增长与调结构关系、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等,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都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的。中央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将各地的实际放到发展全局、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制定出既立足当前实际也适应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们的主观世界更符合客观实际,让政策措施更对路、工作开展更有效。

  充分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我们党历来承认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在准确把握实际情况之后“态度决定一切”,可以将困难和问题视为可以利用的优势和战略机遇。在新常态之下,困难因素不少,但是有利条件更多。只要我们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坚守思想道德建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坐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上来、落实到重大部署中去,我们就能够“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把握事物矛盾运动基本原理,积极面对化解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难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总书记指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而“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无时不有,要求全党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正处于“发展起来以后”的矛盾凸显期、发展深水区、改革攻坚期,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老问题与新情况相互交织,绕不开躲不过,只有“积极面对和化解”,善于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准确把握、有效破解。任何视而不见甚至回避躲闪的“鸵鸟态度”,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矛盾积累发酵、问题积重难返,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窗口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能不能正确对待矛盾,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不善于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发展、推进工作,是检验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攻坚克难担当精神、恪尽职守责任品格的‘试纸’”。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有主次之分,总书记强调“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为此,在工作中要突出讲重点论,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纲举目张。要紧紧抓住“四个全面”这个“牛鼻子”协调推进,因地制宜地通过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由重点任务、具体问题出发,对症下药、辨证施治,通过问题的化解具体落实各项任务。

学习掌握科学方法论,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对利益关系的触及也将越来越深。为此,要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一般与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统筹协调中精心谋划,从而提高处理复杂课题的能力。

  坚持准确把握客观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局部孤立地观察事物,真正掌握规律。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既坚定不移坚持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又能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要反对工作中的盲人摸象、削足适履、坐井观天、揠苗助长、画蛇添足等错误的方法。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方法,都可能给我们改革和发展事业造成损失。要坚持做到“变”与“不变”的统一,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既要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超越阶段的拔苗助长和各种主观主义的拍脑袋决策,也要反对在变化的实际面前守株待兔的无所作为。

  善于协调、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中各种利益、各种主体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坚持最大公约数,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江苏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看,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我们找准建设新江苏的客观基点,找准江苏发展的“变”与“不变”。一方面看到江苏长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背景下,全省经济总量仍有突破、质量仍有跃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全国第一、政府改革和民生建设多年“先行军”的“不变”。另一方面要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着力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以此作为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和引领各项工作的总纲领。要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运动原理,在应对共性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努力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江苏的具体发展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新常态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动员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总要求,主动对标找差,强化问题意识,抓住关键和要害,推出务实管用的新举措,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陈蔚)

责任编辑:张智萍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