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一些不太“体面”的县委大院:湖南临澧县委大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几栋破旧的红砖瓦房;河北灵寿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县委大院,淹没在城里漂亮的学校、宽阔的广场和高大的楼房中间,依然是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在河南卢县,服役近六十年的土坯房,仍然是县委领导和各部门的“蜗居”之地,最高的房子只有两层半。对于如此简陋的县委大院,尽管其貌不扬,外表并不“体面”,但却获得众多民众的“点赞”。问其何故?答曰:这些虽不气派的县委大院让人看着舒心,紧贴民心,凝聚人心。 不过,与此相反,也有些地方,大兴土木,大肆圈地,大造机关大院。有的高楼林立,气势不凡,有的建筑考究,堪称宫殿,更有甚者,内部装修、硬件设施可与五星级宾馆媲美。为了看起来“体面”,一哄而起,争相造楼。在笔者看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相互攀比。甲县盖了新的办公大楼,不甘落后的乙县紧随其后,我要比你造得更高,占地面积比你更大。面对甲乙两县拔地而起的新楼,丙县当然也不会甘拜下风,楼要造得比你们高,附属设施要比你们更一应俱全,看看谁比得过谁? 二是豪华气派。既然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当然要富丽堂皇,满目生辉。于是,不惜动用大量财政资金,大厅、走廊、卫生间的石材要用大理石,外墙务必安装幕墙玻璃,所有大大小小官员的办公室要配老板桌、转椅和皮沙发。总之,要处处见豪华,满目皆气派。 三是戒备森严。为了安全起见,大院要筑高围墙,安装门禁,每栋大楼都要配置警卫,每层楼面必须设置值班人员。三道岗,四道哨,必不可少。至于大门口的门卫室,连一张供百姓找人办事等候时小坐片刻的凳子都没有。 如此这般的机关大院,看似豪华、气派、风光,实际上离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为官者的首要职责是亲民为民,造福于民,然而,两眼紧盯着左邻右舍的机关大院盖新楼、造新房,如此盲目攀比和浪费钱财,岂不是与人民公仆的职责格格不入,更与共产党人的追求毫不相符? 相比之下,那些红瓦白墙、低矮平房的机关大院虽不太“体面”,但能凝聚人心,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民众对它更有亲近感和信任感。在老百姓心里,在这不太“体面”的大院里办公的干部,朴素大方,亲民实干,因此自然信任、拥护和钦佩他们。 让我们辩证地看待办公场所的“体面”与“不体面”。其实,那些不太“体面”的县委大院里的公仆,更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那就是坚持“有钱先为老百姓办实事”,把钱花在农田灌溉上,花在村村通工程上,花在学生取暖设施建设上,力争为民众多修一条路,多造一座桥,多通一个村的电,多建一所学校,多设一家诊所。(程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