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要让群众听得懂
发表时间:2013-08-13    来源:人民日报

  办过报的人都知道,面向市场的报纸,标题过长,文字不通俗易懂,就没有生存空间。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眼球是时停时动的,眼停一次的时间大约是1/3秒,认识的字数最多是5—7个,最少只有一个。如果标题空洞啰嗦,难免被弃之一旁。读者不买你的报,发行量就会掉,总编急得要跳脚。

  党的干部,也得像报纸总编关心发行量那样,在意自己说的话,群众是不是听得懂。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邓小平同志不爱做长篇大论,话语简短有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让人听了就忘不了。

  可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有的干部在会上口若悬河,官话套话,滔滔不绝,台下的听众虽然也正襟危坐,却什么也记不住。有的人写文章,动辄数千言,但没有几句有新意的话。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有的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两个语言系统,官话、空话似乎成了干群之间的“绝缘体”。跟群众说不上话的干部,该有危机感,必须学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

  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体现了诚意。影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婚礼上,亲朋满座,马上要进入交换戒指的环节了,新郎却叫错了新娘的名字,本来喜气盈盈的新娘脸色大变,气得扭头就跑——搞错说话的对象,后果多严重呀。再如,家里来了客人,总要按照对方的口味,炒两个菜吧。从冰箱里端出自家的残羹剩饭,客人会怎么想?对着群众说话,也得考虑人之常情。哪能不顾对象,弄些干巴巴冷冰冰、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敷衍了事呢?

  说群众听得懂的话,事关干部的形象。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习近平同志诚恳道一声“让大家久等了”,一下子拉近了与在场中外记者的距离;考察武汉市民之家,一句“美女,你好”,令群众津津乐道,倍感亲切。只有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才有魅力。而满口空话、套话的干部,是不会令人爱戴的。有群众说:“空话、套话还不如脏话,脏话好歹是明确真实的个人态度。”当然,脏话也是不应该说的,但群众的这个概括,说明对空话、套话的厌恶到了何种程度。党的干部,但凡顾及在群众中的形象,切不可做不动脑子、只动嘴皮子的念稿机器。

  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才能有效率。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沟通不畅,谈何执行力、竞争力?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信息沟通的质量。要为群众排忧解难,首先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知道忧在哪里,难在何处;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的力量,干巴巴的语言也是不给力的。

  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那就要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语言,学习表达。要了解群众欢迎什么,不欢迎什么,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然后,讲话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人听,才会产生力量。(何崇元)

责任编辑:桑小婷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