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坦诚面对批评 扫除“四风一顽症”
发表时间:2013-10-22    来源:吉林日报

  当前,我省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各级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正陆续召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力武器,也是从严治党、扫除“四风一顽症”的内在要求。但批评的效果怎样?是否达到了触及灵魂、增进团结的目的?是否真正实现了改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关键不仅要看广大党员干部敢不敢批评、会不会批评,还要看能不能胸襟坦诚地接受批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批评听起来肯定不像表扬那样令人舒坦。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性和坦荡的胸襟,就会心浮气躁,受不了别人批评,听不进别人意见。有些同志虽然口头说“欢迎批评”,但真正面对批评时,却又坐不安稳、脸上挂不住了,轻则百般开脱,重则耿耿于怀,甚至事后“紧鞋带”、“穿小鞋”。种种无法虚心接受批评的表现,必然会使“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落空,造成查找问题不触及实质,解决问题“不够个”、“不够格”、不彻底,影响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批评声、质疑声、反对声往往使人警醒,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把握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讲,推心置腹的批评不仅是领导、同志、群众的关爱,更是期待和厚望。我们要以虚怀若谷的心态,真心实意地听取批评,接受各方面意见,要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认真检讨和反思缺点和错误,敢于让“刀子”指向自己的痛处,这不仅是我们真正获得新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

  面对批评,要有虚心坦诚的态度。真正把批评作为明镜,好好正正衣冠,不讳疾忌医,即使批评有偏差,也不要满腹牢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防出现类似的问题,真正营造起“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面对批评,要有敢于担责的精神。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和修养。必须打消“情”的顾虑和“怕”的担忧,端正态度,不怕丢面子,敢于担当,敢于正视问题,不强调客观、强调理由,不推卸责任,坚决杜绝“蒙混过关”心态和“闯关”思想,切实做到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灵魂不怕痛。

  面对批评,要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有“过”不可怕,重要是能够思“过”、改“过”。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在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查病因,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观念上深刨病根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突出问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张智萍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