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改子,女,1981年2月生,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河中村委会中言组村民。20多年来,禹改子以一个女人柔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用人间大爱影响着邻里乡亲,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特殊家庭的脊梁
2001年,20岁的禹改子与身残志坚的李淑祥相识并坠入爱河。李淑祥的家庭状况极为特殊,家中四口人,除了年迈多病的父亲,还有包括李淑祥在内的三个肢体残疾的兄弟,最小的弟弟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整个家庭几乎一贫如洗。尽管禹改子与李淑祥的恋情并不被乡邻看好,但禹改子却对这个不幸的家庭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责任感,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特殊的家庭紧密相连。
婚后,禹改子与李淑祥育有两个健康的女儿。然而,由于丈夫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禹改子一个人身上。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她需要独自支撑起一个七口之家的生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禹改子凭借着一股“一定要让这个家好起来”的信念,夜以继日地劳作,独自承担着家里的农活,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劳和坚韧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每天天不亮,禹改子便忙碌起来了,切好喂猪喂牛的草料放到圈门口,然后帮助丈夫为牲口添料。天亮后,她骑着摩托车赶往田地,辛勤劳作3、4个小时,再赶回家为家人准备午餐。午饭后,她继续回到田里劳作,渴了就喝口山泉水,累了就地头打个盹。晚上回到家,她还要照料丈夫、两个小叔子、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公,为他们看病、洗衣做饭,忙碌至深夜。
有人说她的脚上就像安装了“风火轮”,有人说她就像一台“永动机”,彷佛永远不知疲倦。对于这些赞誉,禹改子只是淡然一笑,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坚持,都是为了这个她深爱的家庭。
孩子和家庭的动力
禹改子时常教导孩子:“勤俭持家,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件生活用品,只要能够修复再利用,就绝不应轻易丢弃。”她的两个女儿在贫寒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历经生活的磨砺,自幼便深切体会到母亲的艰辛。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禹改子以她的宽容和厚道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她常常开导孩子们:“我们在物质上或许无法给予别人太多帮助,但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劳动和付出,去帮助他人,学会感恩。”
两个女儿在禹改子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姐姐已经上了大学,妹妹在念初中,她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生活中,她们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谈到孩子们的未来,禹改子满怀期望地表示,她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教师岗位,回报社会。
禹改子的孝顺,在村里是有口皆碑的。公公生病,她带着求医问药,在病床前尽心伺候。给公公养老送终后,有好心的村民劝她,与两个小叔子分开过,小叔子有政府“兜底”。禹改子却说:自己的担子自己担,不能一有困难就推给政府。
她的坚强善良,也深深感染着家人,丈夫和两个小叔子面对生活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力所能及地帮助喂养牲畜、打扫为生。二弟还撑着的身体,帮他人画画、写对联,深得村民赞许。一家人相互鼓励、相互关心、相互敬爱,家里有了久违的欢声笑语。如今,在禹改子的艰苦努力和当地政策的帮扶下,家里盖起了一幢砖混结构安居房。(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