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洋-中国文明网
姓名: 李庆洋
事迹:爱国博士回国7年 填补多项国家技术空白
类别:敬业奉献
省份:河南
时间: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发表时间:2024-06-11 来源:敬业奉献
字体:
打印:

  李庆洋,男,198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软件研发方向专家兼物探研究院地震资料处理研究所所长。他专注于物探地震波传播与高精度成像等科研技术,克服无经验、技术封锁和复杂地况等困难,成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国家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收益。李庆洋曾获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南好人”等荣誉。

  一像一世界 探索地层奥秘

  2017年,李庆洋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毅然拒绝了留美和留校的机会,选择回归祖国,投身中原油田的一线勘探工作,以此锻炼自己。在博士期间,他曾被公派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中原油田,李庆洋虚心向专家和同事学习,迅速完成了从学生到一线工作人员的转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他更加坚定了“为国找油找气”的信念,深知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然而,中原油田的地质结构复杂,属于断陷盆地,勘探开发难度极大。李庆洋深知,要想在这片“摔碎的盘子”般的地质结构中寻找石油,必须依赖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他从事的正是这一领域,利用地震波为地球拍“CT”,以高精度成像揭示地下地质结构。此前所使用的成像软件均为国外商业软件,核心技术严密封锁。李庆洋意识到,关键技术无法依赖外部购买或引进,唯有自主研发才能打破“卡脖子”的困境。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技术研讨,最终研发出了一套针对复杂断块的最小二乘偏移技术序列。

  这项技术的突破获得了2项国家软件著作授权,李庆洋也因此荣获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奖。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为国家带来了超过1000万元的经济收益,并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多个探区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油藏勘探的精度,为解决能源勘探的“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步一脚印 突破非常规油气

  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关键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然而,这些非常规气藏的储层坚硬如磨刀石,要在地下3500米的深度精确识别出厚度仅为20至30米的油气富集层,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缺乏成熟可借鉴的经验。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李庆洋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研究中。他们逐一分析了100多条目标线速度谱,精细扫描了2000条地震剖面,并对220平方公里的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成像。这些艰巨的任务在李庆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一攻克,他们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确保了资料振幅、频率、相位的一致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地震成像的精度。这些成果为井位部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完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22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及通南巴地区1054平方公里海相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任务,为国家带来了超过2000万元的经济收益。

  李庆洋团队并未止步于此,他们长期致力于深度域成像技术的研发,实现了从医学X片到CT的跨越。目前,他们正全力以赴攻关全波形反演技术,旨在实现从CT到核磁的飞跃,并为最终实现“透明地球”的构想提供一套实用化的技术。尽管全波形反演技术理论上十分先进,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复杂山地环境中,地表高差大、地下构造复杂,使得构建准确背景场变得异常困难。这一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公认的难题,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然而,在李庆洋团队的坚持和努力下,“复杂山地全波形反演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在油气勘探成果鉴定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被誉为“通南巴地区地震成像处理的一次革命性进步”。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地位。

一岁一耕耘 培育创新沃土

  “科研工作的精髓在于团队协作,其力量无可估量。”李庆洋深知这一点,他坚信破解复杂难题的关键在于团队的集体智慧。2020年,中原油田成立了以李庆洋命名的博士后创新工作室,旨在追踪前沿技术、突破瓶颈、解决地质难题,并加速人才成长。这一工作室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诸多技术挑战,还锤炼了一支技术过硬、敢于迎难而上的队伍,为团队技术攻关树立了新的典范。

  “李博士的笔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创新工作室成员万霞说。这些详尽的笔记记录了李庆洋多年的经验积累,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通过李庆洋的悉心指导和讲解,年轻成员们快速成长,逐渐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如今,工作室中已有11人次荣获油田青年岗位能手、物探研究院科技英才、科研标兵等称号,团队在行业内长期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从初涉地质物探领域,到成为中原油田最年轻的地球物理软件研发专家,李庆洋始终追寻着石油的踪迹。在面临急难任务时,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带领团队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他们大胆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坚持创新引领求实效,累计为国家石油勘探事业贡献超过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李庆洋和他的团队用青春和热情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石油勘探篇章。(责任编辑:刘朝灵 赵若昊)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