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成,男,1962年8月生,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某超市负责人。自1995年起,何俊成便跟随母亲到新丰镇敬老院看望老人们,送上生活物资和慰问品,与他们一起过节。2000年母亲移居国外后,他接力行善,期间敬老院经历4次搬迁,但何俊成慰问的脚步从未间断。2015年,他秉持诚信经营理念,创办超市,吸纳6名困难人员就业,还长期发挥爱心募捐、困难救助等公益职能,用“爱心价格”和诚信品质,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超市”。28年来,何俊成累计帮扶困难儿童、老人等群体近300人,累计捐款捐物150余万元。何俊成曾荣获“江苏好人”,所在家庭荣获“江苏省文明家庭”等荣誉。
延续28年的爱心接力
何俊成的爱心之举源于母亲,1995年,大丰区新丰镇重建敬老院,收住了一群五保孤寡老人。从那时起,何俊成的母亲每年中秋、春节前,都会带着“节礼”去看望他们,从不间断。这一善举遂成家风,耳濡目染中,何俊成也时常跟母亲一起去看望这群老人。2000年,邹桂芳和丈夫随女儿离开当地,临走前她牵挂着这群老人,郑重嘱咐儿子何俊成:“赚得多你就多送点,赚得少你就少送点,但每逢中秋、春节两节都要去看望老人。”从此,何俊成牢记母亲重托,28年间敬老院经历了4次搬迁,老人们走了一批又一批,院长也换了五六批,但何家对老人们的这份牵挂却一直持续、从未缺席。
2007年,何俊成的生意经营不善,当时临近春节,他仍惦记着敬老院老人,向朋友借了5000元钱,买了大礼包送到敬老院,而自己却没过个像样的年。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敬老院实行封闭管理,门进不去,他便默默将3万余元慰问品放在门口。为了让老人们看上大银幕的电影和电视,他花1.2万元购买投影、音响设备赠送给敬老院。
用真诚换来百家“福”
2015年11月,他响应政府“菜篮子”工程,用自家房子创办了超市,不仅给周边群众带来平价优质的生鲜商品,也吸纳6名困难人员就业。2016年6月,阜宁特大风灾的第二天,他在自家超市门前拉起一条醒目横幅,题有“超市将今天的所有蔬菜营业款捐往阜宁灾区”,这一善举很快得到群众响应,当天活动捐款就达1.2万元,事后全部捐给受灾群众。这些年,超市用“爱心价格”和诚信品质,赢得了口碑。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市场上“一罩难求”。何俊成多方打听,在大年初一下午自驾170多公里,赶到淮安一家医护用品厂,购买了4000多只口罩,全部捐给新丰镇政府,供环卫工等一线人员使用。此后,何俊成定期看望坚守在疫情防控基层一线人员。2022年3月21日至29日,他驾驶着满载面包、八宝粥、牛奶等物资的卡车,走遍了全区32个防疫卡点,将物资送到防疫一线去。2023年8月13日,盐城市大丰区部分镇村出现龙卷风自然灾害,何俊成连夜组织300箱八宝粥等食品第一时间送到万盈镇金龙村、康宁村等受灾村居。
家风传承做“好人”
2003年的“非典”、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六一”儿童节助学、常年帮扶6名困难儿童和残疾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何俊成慷慨解囊。
三峡移民涂某夫妇均不幸患癌,儿子残疾,孙女才八九岁,何俊成知道情况后,定期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在镇里办事时,他遇到了一个20岁女孩,因父亲患病,母亲早年离家,只能从苏州大学停学,回家照顾父亲,何俊成立刻给女孩家送去善款。每年“六一”和寒暑假,何俊成都会给周边的困难儿童送去慰问礼包和助学金。有次何俊成看到一位老人一直在他的超市门口转悠,一问之下才知道是钱不够买一袋米,他立即送了一袋大米给老人家,分文未收。作为大丰区台湾台属联谊会副会长,他还长期帮扶大中街道恒北村困难台胞金某,用心传递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在父亲的影响下,何俊成的儿子何小静也于2016年加入公益行列,父子俩20余年累计捐款捐物150余万元,帮扶了100多户困难家庭、100多位“五保”老人、60多个困难儿童。
从母亲手中接过慈善“接力棒”后,何俊成28年如一日坚守着这一“家规”。如今,他正带着他的下一辈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责任编辑:周胜武 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