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里的“001号守城人”-中国文明网
姑苏城里的“001号守城人”
发表时间:2023-12-27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拍照存档、测量尺寸、查阅资料……近日,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谢勤国又在忙忙碌碌地进行着文物保护工作。40多年来,谢勤国用脚丈量着每一寸文保区域,也用笔记录着苏州的历史beplay官网app 。

谢勤国。图片来源:文明苏州微信公众号

缘起虎丘 全力保护千年斜塔

  谢勤国与古城保护的缘分开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1977年,在虎丘负责绿化养护工作的他给花浇水时,无意间发现虎丘塔东北角墙体水泥层大块脱落,还伴有很长的裂纹。“我的第一感觉是塔的倾斜度发生了变化。”谢勤国这样告诉记者。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距今已有1062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倾斜度最大的古塔,比著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早建200余年,深知虎丘塔重要性的谢勤国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以单位名义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经过专业人员测量,虎丘塔倾斜果然有加剧趋势,塔尖与中垂线的距离增加了6厘米。后来,苏州市专门成立修塔工程指挥部,研究确定了维修方案,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虎丘塔进行了第二次大修,塔体得以稳定,倾斜和沉降的变化也都降到了极小的范围。

谢勤国在古建筑现场。图片来源:文明苏州微信公众号

  “虎丘塔对苏州来说意义非凡,既是苏州古老历史的见证,也是古城苏州的象征,不能让它有任何闪失。”再度谈起那次经历,谢勤国深感庆幸。

厚积薄发 以笔记录古城历史

  自此机缘巧合促成了虎丘塔的第二次大修,谢勤国便对文保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从小热衷读书,偏爱文史,1989年,身为北塔公园绿化班组组长的他便接到了编纂《北塔园林小志》的任务。谢勤国理清思路后,便拿出了苏州匠人的水磨功夫,开始整理现有文史资料。他泡图书馆,查资料、抄古书,还一边请教专家学者,一边采访周围居民,反复对所获资料进行考证。6个月后,长达9万字的《北塔园林小志》诞生了。

谢勤国正在仔细查阅资料。图片来源:文明苏州微信公众号

  “这块硬骨头真叫我啃下来了。”就此,谢勤国开启了用“笔杆子”记录古城历史beplay官网app 的生涯。他利用业余时间编纂《石湖志》等多部志书,还与专家学者合作编写《姑苏老街巷》《苏州的桥》《姑苏名宅》等与苏州文史息息相关的书籍,已经累计编纂和创作250万字,为古城保护留下了一笔又一笔宝贵的文字财富。

心系传承 用脚丈量文保区域

  2011年,谢勤国得知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通过重重考核,成了志愿者队的首位成员,编号001。“既然我是001号,那就要像一个001,要起带头作用。”这是谢勤国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2013年,经过两年培训的谢勤国和队友们迎来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的首次复查,他们秉持着不漏一座古建、一处古迹的原则,每天风雨无阻在古城内奔走至少5公里,经过100多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对700多个登录点进行了地毯式复查。

谢勤国珍藏着一本老旧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过去担任志愿者10年来他跑遍的古宅老街,和700多处文保信息。图片来源:文明苏州微信公众号

  2022年,姑苏区市保及控保紫线核定项目正式启动,千余处点位有待核定,谢勤国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新一轮志愿服务。多年来,他无数次地拍照存档、测量尺寸、登记表格、整理资料,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小的工作,发现并上报建筑破损及过往资料讹误等相关问题110余次,使得市级文保建筑新民桥雕花厅屋面凹陷等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文保和控保建筑的守护人。不仅如此,谢勤国还通过公益讲座向人们传播古城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至今已开展120余场。

  “只要走得动,我就会继续奋战在一线,若是走不动了,我也会在家里写资料。”如今77岁的谢勤国表示,他会继续当好古城保护的先行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古城保护作出更多贡献。

2023年第三季度

谢勤国入选“中国好人榜”

【责任编辑:高晟寒】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