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义,男,1963年4月生,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二级肢体残疾;王艳,女,1966年8月生,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二级听力残疾。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33年,1990年至今,黄来义王艳夫妇二人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免费理发超1万人次,他们从昔日的受助者成长为如今的助人者,将感恩化作给予,用平凡的举动扶老助残、传递爱心,像冬日里的一束烛火温暖着需要取暖的人。
从受助变助人 坚持做社区公益“热心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曾有人在我困难之时送来温暖,我也愿意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40多年前,黄来义在地震中不幸被坍塌的墙体砸中,正当他感到生路渺茫时,救援人员的及时赶来给了他生的希望……在这场地震中,由于受伤严重,黄来义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左腿被高位截肢,手术后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
经过漫长的康复训练,黄来义终于基本掌握了日常生活技能。每当他在生活中感到难以坚持的时候,支撑他的永远是危难之际救援人员伸来的那双代表着希望的手,和那句“别怕,我们来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黄来义从人生黯淡之处走向光明,曾经的受助经历让他决定用行动回报社会,用自身经历去感染身边和他一样遭遇挫折的人。从那时起,黄来义开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也因此认识了王艳。
王艳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被判定为二级听力残疾,需常年佩戴助听器生活。黄来义和王艳因经历相似开始互相照顾,相约一起参加社区公益,慢慢地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1990年,二人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就温暖了周边顾客们的心。
以善心映初心 坚持做为民义剪“守义人”
社区老邻居魏成林因身患重病,后期身体每况愈下,看着曾经爱干净的老邻居如今瘦骨嶙峋的样子,黄来义心急如焚。经妻子提醒后,二人开始每月上门为老人理发,帮着老人做做家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黄来义和王艳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洗发理发、修剪指甲。魏成林老人在黄来义夫妻的悉心照料下,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临终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来义,你是我的亲儿子,有你陪着,我没有白来这世上跑一遭!”老人的话对黄来义触动很大,也坚定了他帮助更多人的决心。从那之后,夫妻俩开始为辖区老弱病残义务理发,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坚持到现在。
“理发”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则是一件能让平淡生活焕发生机的大事。周师傅多年前因一起车祸瘫痪在床。为理发一事,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常因为“顾客”横躺着不便理发而遭到拒绝。黄来义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其理发。初次上门,又是移床又是翻身,花了比给平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帮周师傅理好了头发。看到周师傅和他的家人满眼开心的样子,当即决定以后还要来。十几年来,他每月上门为周师傅理发,尽管躺着理发相当不便,但黄来义宁可弯腰曲腿也要理得让他满意。
30多年的时间里,黄来义和王艳夫妻二人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每逢社区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粗略算来,夫妻俩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以技艺助他人 坚持做带动行善“领路人”
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艳看到邻居小张四处求职却因聋哑缺陷无人接纳而闷闷不乐,向来乐于助人的她心有不忍,想收小张为徒,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自立自强。“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残疾人,我想让他看到,残疾并不是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
可是,教学过程并不顺利,两人完全无法交流。为了克服难题,王艳不厌其烦地用纸笔沟通,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比划几十次、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从那以后,黄来义夫妇开始陆续收徒,手把手为10多个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技术。这些跟随黄来义夫妇学艺的徒弟中,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了。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黄来义说:“看着这些孩子觉得不忍心,就想着让他们学点能养家糊口的手艺,有尊严地生活。”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现在,黄来义夫妇的儿子、社区工作人员、10多名徒弟都成为了志愿者,加入到义务理发的队伍。加入的人多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理发一站就是一整天,没人喊苦喊累。凡人善举如点点星光,每人做一点好事,足以点亮一座城市。黄来义、王艳夫妇虽身有残疾却仍积极投身公益,30多年不畏风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万丈光芒,但始终温暖有光。(责任编辑:黄舒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