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发展有关情况。
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盛秋平介绍。
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模式不断创新。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倍,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这十年,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农村网络补短板,累计支持1489个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商业增特色,推动建设4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动就业50多万人,服务社区居民800多万人。带动社会投资135亿元。开展了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2021年,23条全国试点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0.2%、16.7%。流通效率上台阶。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
这十年,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6%和70%。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的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2021年增长122.1%,服务贸易逆差创十年新低。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
这十年,内外贸一体化程度稳步提升,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相衔接的国内经济管理体制,内外贸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内外贸市场准入和货物跨境流动障碍大幅减少,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市场监管总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切入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力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蒲淳说,通过驰而不息地改革创新,企业平均开办时间由1个月以上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平均耗时由100天下降至60天,简易注销只需要20天左右。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现在的1.58亿户,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公平竞争制度机制日趋完善。2021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第一次形成我国公平竞争顶层设计政策框架。十年来,共查办垄断协议案件195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82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建立健全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王令浚介绍,十年来,海关聚焦通关便利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简政放权,下大气力取消行政许可事项。截至目前,仅保留10项行政许可事项。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海关28项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大大缩短货物通关时间。2021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2.97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60%以上;出口通关时间1.23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80%以上。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实现了全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标准全部公开。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蒲淳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部署,丰富市场监管领域制度供给,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自2013年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深化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的亮点,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已经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
加强投资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推进项目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
“8年多来,‘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盛秋平表示,当前,虽然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的动能。下一步,商务部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