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接力讲述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系统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
发表时间:2021-04-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3月8日以来,教育部组织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党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讲述活动,从用好学校中蕴含的丰富党史资源入手,鼓励师生通过微视频形式,多维讲述党史人物故事与自身感悟,并以新华网为主平台开展全网接力推送。其中有北京大学讲述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感叹烈士的坚贞不屈与壮丽青春;华东师大讲述新四军老战士的故事,感受英雄的奋勇前行与无私奉献;吉林大学讲述黄大年的故事,感悟模范的炙热初心与远大理想。目前已有44所高校陆续开讲,全网关注量1.5亿,网民评论数13.13万,相关视频播放量3540多万次,迅速形成了追忆峥嵘岁月、探寻红色印记的党史学习讲述热潮。

  挖掘丰富党史资源,以人物故事弘扬红色传统

  每一所高校的校史典籍,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蕴藏着珍贵的“红色记忆”。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的沧桑岁月和光辉业绩,随着当代青年的用心讲述再一次变得鲜活起来。

  “我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奋斗,直至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这是时年30岁的缪伯英在病危之际对他的丈夫道出的遗憾。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这所“红色学府”的巾帼代表。“风雨飘摇又如何,最是磨难励初心”,北师大2017级本科生党员周心愉把缪伯英的救国理想与不渝初心讲述给了更多青年。

  共同唱响烈士赞歌的还有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耳熟能详的诗,翻译者是同济大学学生、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他的诗歌,为党而生,为民而作;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璀璨。每一个同济人都许诺承殷夫之志,担青年使命。在南开大学新开湖畔老图书馆旁,敬塑着于方舟烈士纪念碑。这位五四运动的天津杰出领导人之一,1922年考入南开大学,却不幸在冀东第二次玉田暴动中被俘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而23岁的姚宗贤、25岁的谭祖尧、31岁的方伯务,他们都曾是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的学生,为了革命事业,选择和李大钊先生一起化作长夜里燎原的赤火,用信仰的力量诠释生命价值,致敬热血青春。

  听老战士亲述往事,青年一代更能感受英雄情怀,珍惜和平岁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微视频中,王旭和余榕珍一对伉俪浅笑回忆往昔,相扶漫步校园,岁月静好的背后,没有人忘记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不惧生死。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挖掘其中两位写信人,他们曾经的党委书记——现年110岁的施平和100岁的胡友庭的故事。番号虽撤,铁军犹存,“难不倒、拖不垮、打不败”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在华东师大人的血脉中流淌。

  吉林大学的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奋力拼搏,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青海大学的格日力也曾留学海外,但毅然谢绝导师挽留回到青海,投身家乡医疗建设。选择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还有很多,石河子大学的创始者张仲瀚便是其中之一,他用毕生精力在大漠荒原建造了绿洲学校。他们以自身的所作所为,感召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师生,他们身上彰显的模范精神,让新时代更加闪耀夺目。

  榜样之花,可以在戈壁滩上绽放,也可以用刀笔刻画。《出路》《负伤的头》,这一幅幅深得鲁迅先生赞赏、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完美艺术性的版画作品,均出自鲁迅美术学院老院长张望之手。他说:“艺术要紧跟时代,反映社会,为人民呐喊。”时至今日,一代代鲁美人始终秉承着“与时代共脉搏、与人民同呼吸”的艺术追求。

  多维激活历史记忆,深情讲述致敬先辈奋斗

  每一件历史文物、每一座不朽丰碑的背后,都长存着一段难忘往事。为了更加生动深刻地讲好党史故事,加强共情共鸣,高校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文物切入”“旧址探访”“后人访谈”“书信朗读”等多种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清华大学从校史馆中的金色铸铜半身像开篇,讲述老校长蒋南翔唯实求是、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故事。任职14年,共走出147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园的成就正是由蒋南翔等一代代前辈用奉献铺垫而来。

  “走进‘江姐纪念馆’,在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到其亲手填写的各种档案,我突然就和《红岩》中的‘江姐’亲近起来,她的精神力量也自然而然传到我身上,这就是红色基因的魔力。”《红梅花开》视频讲述人、四川大学副教授朱姝如是说。在川大师生动情的讲述中,江姐再不是他们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烈士名字,她家国天下的革命者形象、勤学善思的学生形象、爱子情深的母亲形象,变得真切而生动。

  “将近10个月,走过2200多公里路,翻越16座大雪山,托运六七十斤重的东西……”西藏民族大学离休教师、解放军战士陈钦甫向师生讲述着自己随军入藏途中的亲身经历,革命年代的激荡故事不仅没有随逝去的时光而消散,反而因老战士胸前挂满的勋章更显动听。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期待着你们以高度的热情和毅力,把祖国的石油资源开发出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情朗读朱德同志在1957年给学校钻井专业毕业生的回信。这封信鼓舞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他们中先后有20多人成为两院院士。如今,青年一代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正继续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为祖国石油工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山东大学以“MG动画+图文结合”的新形式,将成仿吾、华岗两位校长用近半生年华,共同书写《共产党宣言》翻译传播史上的传奇展现得淋漓尽致。该校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想激动地说:“党史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我要刷屏点赞,将视频顶上热搜,让更多青年人看到。”

  还有很多高校在讲述活动中,创新方式融入影音图文等多种元素,贴合学生平日喜好,让故事讲述更鲜活、更生动。新疆大学唱响校歌《我们正青春年少》,由此引出这首歌的编写者,共产党人、革命先烈林基路在新疆播撒红色火种的故事。青海民族大学则通过电影《可可西里》切入,讲述了电影人物原型、学校杰出校友杰桑·索南达杰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学习以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可可西里守护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跨越时空同频共情,以壮烈生命召唤青春使命

  故事很短,岁月很长,先辈感人故事与青年生动讲述的相遇相融,造就了一场又一场点燃时代青年激昂力量的隔空对话。

  天津大学“太雷班”学生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张太雷的一封家书,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谋将来永远的幸福”的初心。“94年前,年仅29岁的张太雷学长用生命践行了‘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我们会传承太雷精神,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贡献天大力量。”“太雷班”学生在讲述中说。

  上海交通大学以年轻学子与老学长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探寻了这位党的科技功臣的初心之路。“回看钱学森的人生道路,我们发现,正是他在交大读书时期,树立了航空救国的志向;也是在交大,他接触党的外围组织,从此立下一生的志向。”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部长傅强感叹道。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与期望,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将老校长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从“真理之甘、信仰之源”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他们以富于亲和力的讲述同广大青年一起回望历史,初心铭刻。视频讲述人之一陆婷婷表示:“希望这次讲述能影响带动更多人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

  “一辈子做好事”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的赞誉。他为人大的诞生、发展、壮大辛勤数十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中国人民大学讲述人、话剧《吴玉章》扮演者桑春雨带领人大学子在吴玉章的雕塑前,共同感受其崇高革命情怀,牢记其谆谆嘱托。回眸历史,新时代的人大青年正将吴玉章老校长的精神薪火相传。

  上海大学通过回顾老上海大学历史上的经典场景,以同一个校名、同一种精神,联结起跨越时空的两所大学。“兴学强国百廿五载,先忧后乐初心不改”,这座巍巍学府过去的峥嵘定会激励今朝英才创造明天的卓越。

  辉煌百年史,激扬青春志。高校师生对这些红色故事引发热议,一时间“红色精神”“致敬英雄”“青年担当”成为网络热词,广大师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敬畏,诉说感动,立志高远,践行伟大。天津大学学生姚旭即将赴边疆支教,她感慨道:“正是这些仁人志士勇担时代重任,不畏艰难险阻,才换来了这张‘平静的书桌’。我会把这些党史故事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带给边疆的孩子,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武汉大学学生党员杜奥迪动情地说:“昔有江姐无惧生死英勇就义赴革命,今有天使八方驰援协力抗疫护苍生。四川大学的视频触动我心,接下来,看我们的!”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王赟表示:“故事接力讲述引导当代青年更乐于读懂党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回首百年,征程万里,祖国的似锦未来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那些铮铮誓言,历经时间洗礼,依然掷地有声;那些铮铮铁骨,无惧风霜雨雪,只为奋勇向前。无数革命先烈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青年一代正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记者 宗河)

责任编辑:王 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