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
风起梨花寄哀思
在这个时节
吹过的风中
全都是思念的味道
这些“中国好人”
你是否还记得
他们平凡却闪着光的模样?
①
问:逝去的人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答:初心和信仰。
李声䭲
2022年第一季度入选“中国好人榜”
“我儿子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我的存款就捐给党和国家。”
1927年12月17日,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被军阀枪杀于汉口,牺牲后20天,遗腹女李声䭲来到了人间。李声䭲虽然一生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但父亲却影响着她的一生,尤其是信仰。
1952年7月1日,李声䭲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家中仍珍藏着她当年的《入党誓词》,纸张虽已经泛黄,但右下角签名字迹清晰,笔触有力。去世前,病床上的李声䭲提出,要把自己最后的50万元积蓄捐献出来。当被问起:“不需要给儿子留一些吗?”她说:“我儿子的收入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我的存款就捐给党和国家。”
这不是李声䭲第一次捐款,她从来都把国家利益看得很重,把个人利益看得很轻。1964年,母亲去世后,她将母亲的房子捐给了国家;2015年起,她连续5年为家乡潜江中学困难学生捐款共计10万元;2020年,她还向党组织交了5000元特殊党费。
中共一大召开时党的经费困难,李汉俊曾把妻子的嫁妆全部当了作为党的活动经费,如今,他的女儿李声䭲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
2021年8月13日,李声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一张50万元的捐赠证书,是老人家留下的最后纪念。
②
问:倾尽财富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
答:让书籍陪伴孩子们一路成长。
庞汝勋
2021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一定要把图书室好好办下去。”
庞汝勋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云会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01年7月,他一手创办了杭州市第一家民间免费少儿图书室——西南山民间图书室,当地人都亲切地称这里为“庞爷爷图书室”。或许他也没有想到,一方小小的读书室,无数双乡村孩子渴求阅读的眼睛,会成为他一生的牵挂……
这间图书室,是庞汝勋把自家房子“掰”成两半而创建的,其中堆满了他自掏腰包订购的报纸、杂志和刊物。庞爷爷每天都会坐在靠门口的那把椅子上,一边翻看报刊书籍,一边等待村里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这里看书。只要不生病,每个路过的村民都能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这一坐,就是21年。
没有柔软的沙发,没有明亮的台灯,20多年来,这间稍显简陋的图书室却陪伴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少年成长,这里成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汲取课外知识的窗口、接触广阔世界的小港湾。
2022年5月3日,晨曦洒进“庞爷爷图书室”,这位习惯每天读报的99岁老人,却没能再次赴约。
③
问:离开前如果有心愿,你希望是什么?
答:这人间,既然来过,就留下余温。
胡程婷
2022年第四季度入选“中国好人榜”
“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一定要把我的遗体、器官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
2017年,胡程婷因身体浮肿入院治疗,被检查出患上了血管性水肿。这是一种罕见的疑难杂症,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在十几岁的青春年华里,她与病魔顽强斗争了整整5年。
这个热爱生命的女孩,在生命定格前,也曾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2020年,她曾勇敢地跳入水中,救起了湖中的落水者,待获救者脱离危险,她选择了默默离开。2022年,病情复发,在预感自己生命无法挽回的情况下,胡程婷留下了一个心愿:“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一定要把我的遗体、器官,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我要把眼角膜捐献给眼疾患者,让他们重新看见这五彩斑斓的世界,让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里。”
2022年8月24日,安徽池州女孩胡程婷离开了人世,年仅18岁。
这个勇敢的女孩离世后,她捐出的一对角膜帮助5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而她的遗体,也将用于医学研究。这人间,她曾经来过,留下了余温,仿若从未离开……
④
问:想念的人不在了,怎么办?
答:那就成为他。
骆光丰
2022年第一季度入选“中国好人榜”
“儿子没有完成的事业,我来完成!看到溺水儿童,我就想起了儿子,仿佛冥冥之中注定,我这辈子与下水救人分不开。”
在浙江省义乌市福田街道新塘下村,为了防止溺水事故,村民骆光丰坚持每天在村里池塘周边巡查,有时为了救人,他甚至顾不上正在发作的痛风,一瘸一拐地就往水里冲。
其实,骆光丰还有另一个身份——烈士的父亲。骆光丰的儿子骆超强曾是一位在内蒙古满洲里参军的边防战士。2011年,年仅20岁的骆超强在河水中救起了因收网不慎滑入水中的渔民后,不幸牺牲。
从儿子服役部队回家后,骆光丰就接过了儿子舍己救人的接力棒,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守护村里小孩水上平安的行动。十几年来,他曾先后3次下水救起落水群众,每一次跳进水中,都像是本能的反应,心中的父爱让他在面对危急时毫不犹豫。
骆光丰说:“儿子是我的骄傲,更是榜样……”
逝去的人,曾穷尽一生,热爱这世界,照亮你我。
活着的人,将爱一路延续,成为他们,或守护他们。
⑤
问:那些无名的英雄,会被忘记吗?
答:绝不会!
杨兴海
2022年第二季度入选“中国好人榜”
“有人记着,他们就不会被遗忘。”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宜东镇富乡村的一处山丘上,有12座以数字为墓志铭的红军墓,当地称作“十二坟地”,杨兴海一家3代人,默默守护着这些红军墓已经80多年了。
杨兴海的祖父在红军长征经过汉源时,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埋葬了12名牺牲战士,并严守此秘密15年。
每次听说有解放军部队要经过宜东镇,或者有外乡人在红军墓前祭扫时,祖父杨文福都会兴奋地跑去查看,可总不见当年那些熟悉的红军面孔。
祖父和父亲两代守墓人相继去世后,杨兴海成为了第3代守墓人。他一直谨记祖父和当年红军战士的“约定”,坚持每年祭扫。
2022年,有关部门将12座红军墓迁往了汉源烈士陵园。杨兴海说:“以前就在自家地里,每次做农活都会清理一下附近的杂草,现在迁走了,我也会去烈士陵园看望他们,也会带着孩子们去。”
在这个
慎终追远、思古怀今的
特殊节日
我们记得他们的名字与模样
也感恩他们播撒的光芒
只要我们记得
故人就不曾远去
在今天
不忘其精神力量
继续砥砺前行
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