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加强非遗“名工匠”培养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 2023-04-06来源: 丹寨文明网

  近年来,丹寨县以传承保护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为抓手,通过健全机制、强化培训、融合发展和示范带动等举措深挖和培养优秀非遗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机制,扩大“名工匠”基本盘。通过进一步完善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制机制建设,将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年限由三年修改为一年,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拓展发展空间,让广大非遗行业从业者和传承人得到肯定,从而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也更有利于发现更多优秀民间艺人,促进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培训,打造“名工匠”新阵地。通过巩固非遗传播阵地,加强规范管理,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和传承活动,提升非遗影响力。依托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等,积极开展非遗“名工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断增强非遗“名工匠”自信心和自豪感。

  融合发展,开发“名工匠”潜力股。通过强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加强开展导游、线路开发、旅游商品设计等方面的旅游业务培训,提高非遗“名工匠”接待能力和导游知识,把非遗“名工匠”培养成具备导游能力的“非遗旅游达人”,让游客深度了解和体会非遗魅力的同时,还能体验到贴心的温暖服务,让非遗“名工匠”搭上产业发展快车。

  示范带动,做优“名工匠”传承链。立足于深厚的非遗手工艺基础,结合“贵人服务”和“两员”服务,为国春银饰、宁航蜡染、杨芳蜡染、石桥黔山古法造纸、卡拉鸟笼、蓝锦染艺等十余家非遗龙头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原料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个体手工坊、合作社等非遗“名工匠”稳定就业,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实现传承与保护持续健康发展。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扮靓村庄 家园和美
  2. 下一篇:桐梓:以“贤”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