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后巢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全力建设富美乡村
时间: 2023-03-29来源: 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后巢乡部分老旧街巷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垃圾遍地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优化人居环境,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贵阳市南明区后巢乡以农村“五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抓手,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以“软、硬”件双提升为着力点,不断补齐短板、美化环境,乡村风貌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辖区存在市政设施、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及车辆停放等方面的问题,后巢乡通过多部门共建、乡村共治、多方位联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始终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办好民生实事,建设“路平、水畅、灯明、干净、整洁、有序”的富美乡村。

  推进“治房”,打造宜居乡村。通过全面摸清农村自建房底数和农村闲置集体农房,深入推进乡村房屋提升改造,完成四方河村老寨子5栋文保院落修缮工作、马鞍山村民组农房风貌整治,改造沥青路面4250平方米,改造65栋房屋外立面,印制特色彩绘墙430平方米。加强农村自建房管理,大力推进乡村危房整治,逐项统筹推进、分类应拆尽拆,彻底清理违法违规、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观瞻的等违法建筑,拆除违建房屋7404.19平方米。

  推进“治水”,优化水生态。为着力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街巷环境,后巢乡聚焦老旧村寨、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脏、乱、差区域,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除道路垃圾,减少生活污水污染,并按照“一街一策、一街一景”原则,完成13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清挖疏通、修改扩建乡村老旧街巷沿线的地下排水管网,修复、升级破损路面,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服务群众需求,做到全面提质、亮点纷呈。

  践行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后巢乡通过合理划分分类单元和电子围栏,全面梳理整治现有垃圾池62个,拆除封闭违建、不规范垃圾池,完成垃圾分类亭的升级改造工作,科学设立二分类垃圾桶和四分类垃圾桶。在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区域制定分类规划卡、投放管理卡和分类明白卡,明确区域垃圾分类责任人,设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画册、垃圾袋,主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手把手教会村民垃圾分类,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率。

垃圾分类投放点

  推进治厕,改善人居环境。“治厕”与“治水”项目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和同步推进。通过多方式、多维度宣传,引导群众愿意、主动参与“治厕”,将改、拆相结合,对全乡126户“一户多厕”旱厕进行整改,实现乡村“厕所革命”。坚持公厕“便利、卫生、耐用、美观”原则和“节能、环保、资源循环”理念,对部分公厕完成改造,解决好“小厕所、大民生”问题。

  推进“治风”,文明进万家。后巢乡严格按照“内涵外延”的工作要求,将“新办、简办、不办”和“3、15、50”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并上墙公示,组织村党员和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代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利用微信群、宣传墙等方式,积极宣传“治风”倡议书,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

四方河寨“五治”宣传墙

  农村“五治”,既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弘扬农村文明新风的重要手段,也是“强省会”“强民生”、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今后,后巢乡将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五治”工作,全力交出推动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后巢答卷。

  1. 上一篇:三穗县依托“四大载体”传递文明乡风
  2. 下一篇:贵阳永乐乡:文明新风润乡村 移风易俗显成效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