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三抓三强三注重”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 2022-10-27来源: 威宁县文明网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近年来,威宁县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振广大群众精气神。

“三抓”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抓阵地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共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23个,实现建设全覆盖。依托社区党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以及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等有利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拟定文明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和活动项目清单,研究设计好项目品牌,做到季有主题、月有重点、周有安排,并根据需要改造升级,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抓队伍建设。标准化组建理论宣讲、助学支教、beplay官网app 文艺、科学普及、医疗健身、普法宣传、卫生环保、扶危帮困八种志愿服务队共计1338支,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现实关切,策划务实管用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

  抓活动开展。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扫黑除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乱办滥办酒席劝导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0000余场次,受众100余万人次。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深入实施文明实践提升行动。

“三强化”推动文明乡风涵养乡村善治

  强化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丧事简办,红白喜事新办。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陋习再次进行排查共计400余次,推动婚丧领域文明礼仪深入人心,推动移风易俗新风尚,引领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旧俗树立新风。

  强化农村公序良俗建设。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制订完善了一批易记、易懂、易操作的村规民约共计485条,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红黑榜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新型德治平台及群众自治协会共计246个,建立健全禁止乱办、滥办酒席和乡村红白喜事报备等“打招呼”制度,发挥乡贤力量,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以“三洁三序、三无三美、三齐三净”为抓手,由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带头,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看我的”“跟我来”“学我做”“见成效”。2022年,共开展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督查评比7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相关主题会议300余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共计400余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统筹、梯次推进”目标,持续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三注重”深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注重调研走访。深入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调研共计70余次,向家长耐心讲解《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意义、目的、进程,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大手拉小手”责任,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着眼于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以实际行动为社会文明和谐添砖加瓦。

  注重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宣传渠道。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100余场次。大力开展评先选优推荐,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暨选树“好妈妈”“好爸爸”“好孩子”活动,2022年,评选“威宁县2022年度‘最美家庭’”21户,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优秀家庭的感人事迹,推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注重打造推动“家校社”联合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建立农村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联络制度,针对农村未成年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打造“四点半课堂”“新市民追梦桥”“‘小桔灯’百万家庭共阅读”等品牌,不断挖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对家庭和监护人的教育指导和培训工作,2022年,共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100余场次,组织线上线下家访1000余人次,征询了200多条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建好、建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威宁县文明办)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务川:beplay官网app 墙让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2. 下一篇:桐梓县多措并举移风易俗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