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四引领四转变”营造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浓厚氛围
时间: 2023-09-06来源: 龙里文明网

  近年来,龙里县坚持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为动力,通过“四引领四转变”举措,竭尽全力解决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参与度,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让群众从“受益者”转变为“参与者”

  龙里县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整合基层党组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资源,通过“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的“四单”模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推动为民办事常态化、机制化,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群众“点单”。在镇村两级,由镇村两级服务队每月初开展一次全面入户走访排查,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在县城区,把每月23日作为志愿服务点单日,由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带头,现场收集居民需求。在企业,专门组织一支服务企业“特派员”志愿服务队伍,收集企业志愿服务需求。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汇总群众需求诉求1000余件。

  所站“派单”。所站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后,及时将征集到的群众需求归类划分为“政策法规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助困帮扶”“事务代办”等若干“菜单”,并将问题按照“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进行“三事分流”界定责任类别,结合支部党员、包保单位党员和志愿服务党员等事项承接主体特点和专长,整理编制和创设“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运用信息化方式,按照不同类型事项精准“派单”。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派单”1900余件。

  全员“接单”。各职能部门、网格包保单位等志愿服务队领取任务后,对涉及市政设施建设、应急管理等社会“公家事”,由网格化包保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结合职能职责进行“接单”;对涉及的社区管理、文明共建、环境整治、公益服务等“大家事”,由党员干部、网格员召开群众会共同商议解决;对涉及家庭矛盾纠纷、子女赡养、门前三包等“自家事”,由村(社区)和网格联合志愿者深入开展“菜单式”“组团式”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志愿服务队、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文艺宣传、孝老爱亲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员示范带头干”到“群众参与主动干”的良好格局。

  组织“晒单”。各所站月末开展“晒单”评比,对志愿服务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亮晒,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坚持制度引领,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龙里”活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提升乡风文明为目标,出台《龙里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赋分争优工作实施方案》,采取试点探索、逐步推广的方式,在全县5镇1街道,选取6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推动“赋分争优”工作,以“积分制”方式引导群众思想,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创新,激发村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参与集体事务热情,形成争相积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量化治理指标。制定了《龙里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村(社区)加减分事项清单》,为每个村(社区)赋予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100分的基础分。围绕“人居环境共同爱护、绿水青山共同守护、集体事务共同参与、勤劳致富共同倡导、陈规陋习共同抵制、文明新风共同树立、集体荣誉共同维护”等七个方面,为群众制定了《家庭文明行为规范加减分事项参考清单》,为每户家庭赋予100分的文明行为规范基础分。制定40条村(社区)加分事项清单、27条家庭文明行为规范加分事项参考清单,40项村(社区)减分负面清单、34项家庭文明行为规范减分事项负面清单,以赋分手段最大化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爱护环境、参与村寨建设的意识。

  强化动态管理。对村级积分管理,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结合日常暗访督查、季度考核评比,每季度对试点村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动态督查检查并进行加减分,将各镇(街道)环境整治量化并进行排名,形成村与村积分互比,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对家庭积分管理,建立由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长、联户长、村民等代表组成的评分小组,通过实地检查评分、季度核实确认、年度收集汇总等方式对家庭文明行为开展积分评定,并在全村各自然村寨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家与家之间积分互比,不断加大群众对自家区域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在比学赶超过程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实化激励嘉许。出台《龙里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积分激励嘉许制度》,实行村(社区)积分与村(社区)集体荣誉挂钩,每年积分达到110分以上,在全县排名前6位的村(社区)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奖金奖励,县级每年进行1次文明村寨评选表彰活动,村(社区)每获得1个文明村寨荣誉称号给予1万元奖金奖励。每年积分达到110分以上,在全县排名前10位的村(社区),给予每个村(社区)每名常务干部奖励。同时,实行家庭积分与家庭荣誉挂钩制度,将每年年度积分达到110分以上,且排名前10位的家庭评定为文明典范家庭,县级除给予每户不低于500元的奖金奖励外,其家庭成员还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县内景区免门票等礼遇。其次,各试点村结合实际,以户为单位,每户超过100分以外的分值可进行积分兑换,按照“1积分=1元”的兑换比例,开展家庭文明积分兑换活动。

坚持需求引领,让群众从“需求者”转变为“享有者”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创建的力量就在哪里。龙里县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持续改善社会环境、持续提高民生福祉的过程,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上灯、脚下路、出行畅、办事便、吃安全、改公厕”等“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大事,一件一件地办好,一项一项地抓实落地。

  问需于民。以城市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组织召开“请你来商量”小区治理议事会等模式,解决居民身边的民生“关键小事”,实现简单问题马上办、综合问题协调办、疑难问题督促办,动员社区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创文工作中来。2023年3月以来,累计召开组织群众会、议事会300余场,参会群众人数达25000人,通过居民协商议事处理停车难、私搭乱建、更换物业服务等事宜,小区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并同步化解了一些居民日常矛盾纠纷问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实现大幅提升。

  创建为民。龙里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大力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及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抓好城市治理等民生关切的惠民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自2021年以来,争取到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补助资金,完成11个老旧小区共计4555户及10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2023年6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改造。结合群众“如厕难”问题,在城区新建公厕5座。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建设通信管道、四网基础设施,累计完成约8000户居民通信线路入地、入户改造。新建污水管网35.75公里、雨水管网8.2公里、燃气管网40公里。正在创建冠山、兴龙、西门、云龙4个绿色社区,着力打造“15分钟城市生活圈”。

  创建惠民。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围绕增进百姓福祉抓创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深入开展“城市广告规范、不文明养犬、‘蜘蛛网’问题、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城市出入口环境、河道水体、住宅小区”等八个专项整治行动及“农贸市场、交通场站、背街小巷、公厕改造、停车场所改造”五个提升工作。县城区道路共施划路面公共停车位1433个,设置潮汐车位800余个,盘活智能停车场车位400余个,整合小区富余车位1000余个,协调机关单位在周末及节假日对外开放车位350余个;将新建农贸市场纳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同时组建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职能部门专人包保,县文明办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按计划推进建设,目前新建的农贸市场已完成总工程量93%;新客运站已于投运,新增城际“循环公交”6号线和龙溪公交809路公交线路2条,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活动引领,让群众从“观影者”转变为“主演者”

  龙里县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龙里”活动与文明实践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持续在全县开展各类文明城市创建“大比武”活动,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组织发动群众。

  在城市小区,通过开展看是否有龙里县市民公约、15分钟生活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展示、飞线充电、公共区域乱堆乱放、楼道野广告情况“三比七看”和打造党建引领好、治理机制好、服务群众好、小区品质好、邻里关系好的“五好”社区大比武活动,全面营造个人比奉献、家庭比文明、小区比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乡镇,围绕产业美、村寨美、庭院美、人文美、生活美“五美”目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庭院绿化美化“大比武”“三比三争”(比庭院,争创“最美庭院”;比孝道,争做“孝道之星”;比文明,争当“文明之家”)以及创建和美村寨“大比武”活动,全县多数自然村寨主动报名参与各类比武均在5轮以上,形成了推动农村发展“共商、共筹、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截至目前,龙里788个自然村寨围绕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先后开展比武2轮以上,全县党员干部、农村群众10余万人参与其中,涌现出各级各类先进集体、文明家庭、文明村寨等3183个。

  在部门,县直各部门结合管辖区域和部门创建指标任务,广泛开展比技能、比服务、比贡献、比业绩的各类“大比武”。如景区导游讲解员大赛、“最美农家乐”大比武、餐饮行业文明诚信服务质量提升大比武等等,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效能。(龙里县委宣传部 王利)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凤冈:公益广告扮靓城市 文明理念植于心
  2. 下一篇:铜仁市第三届职工趣味运动会开赛
责任编辑:罗靖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