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摆嗑子”宣讲群众爱听
时间: 2022-12-06来源: 贵州日报

  “这些年,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湿地公园建在了村头,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稻田养鱼、林下养鸡也发展起来了,我们的荷包也鼓起来了。只要跟着共产党,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难得的冬日暖阳天,在赤水市天台镇凤凰村的休闲亭里,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围坐在八仙桌旁,聆听赤水市志愿服务宣讲队“嗑子匠”代小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代小勇用地道的方言,结合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例子,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娓娓道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些以前觉得‘高大上’的内容,今天终于整明白了,也更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

  “现在我们住在城里的人都喜欢逛的湿地公园,不仅生活环境美了,还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

  “就是应该抱团发展产业,跟着大户干,技术、销路都不愁。”

  …………

  代小勇“摆嗑子”式的宣讲内容引起了群众的热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党的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分享着自己身边发生的美好故事和对未来的打算。

  从赤水的城市茶馆、乡场商店,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摆嗑子”式的宣讲遍地开花。

  赤水市由农民、土专家、乡贤、五老人员等组成的17支“嗑子匠”宣讲队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关注的衣食住行、人居环境、就业、教育、就医、养老等话题讲起,全方位紧密契合群众需求,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动人故事,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融合起来,在宣讲好故事中传播正能量,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精准解读惠民政策,通过宣讲解答群众疑问,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当起政策理论的“宣讲员”、答疑释惑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文明乡风的“传播员”,赤水市用“摆嗑子”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和收集群众诉求,着力破解基层理论政策宣讲难、落地难、效果不佳以及群众反映问题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有力助推了基层宣传宣讲和沟通联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贵阳乌当区:擦亮文明品牌 塑造文明之城
  2. 下一篇:福泉多元共治打造文明和谐小区
责任编辑:赵来睿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