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黔南州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开展。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认真地进行理论宣讲,细心地开展惠民服务。来来往往的群众,有的在宣传栏前驻足览阅,有的在座位上认真研读党的创新理论书籍,有的则享受着中心开展的各类便民服务……在这里,志愿者、群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为一体,温暖着人心、播撒着文明,处处洋溢着安静又和谐的美好氛围,真正让黔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人气、冒热气”,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黔南州龙里县、福泉市、贵定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县。从开始的试点摸索,到后期的全面延伸,州委、州政府始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好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强阵地 建机制 筑起文明实践“精神堡垒”
“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藏书很多,各类志愿活动也非常丰富……”2023年2月21日,荔波县群众唐真详在县文明办联合县古城社区开展的“爱心义剪·温暖从‘头’开始”志愿服务活动中告诉记者,该中心建成以来,他平日里都会邀请几个小伙伴来 “学习充电”,每当中心举办志愿活动,他总会组织朋友们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荔波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只是黔南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南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融合发展,建强文明实践“主阵地”,筑起文明实践 “精神堡垒”,更好地播撒文明种子,让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生根发芽。
2022年6月,黔南成功实现了全州12县(市)县级中心(所、站)全覆盖,并在便于服务群众的区域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800余个,盘活激活文明实践活动阵地4800余个;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文明实践活动累计14.83余万场(次),覆盖群众234.95万人(次),服务时长754.16万小时,文明实践的触角不断延伸。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强化了阵地建设,更需要长久的制度保障。
回首过去一年,黔南严格按照中央及省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档升级融合发展,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全州重要工作。州、县两级党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确保高站位谋划;建立三级书记抓文明实践格局,实行“三级书记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清单、一季一督导、半年一推进,确保日常统筹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到位,真正做到 “州级抓推进、县市抓落实”,有效推动全州各县(市)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精准透彻,工作推进越来越走深走实。
亮品牌 搭平台 推动文明实践提档升级
“我的家乡在贵州,一个山咔咔里头;机场高铁高速路,和城市挂钩……”2022年,由黔南州委宣传部和黔南州精神文明办联合制作推出的“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雷锋精神领悟透》《爱得有内涵》《好好过五一》等被央视视频等中央级媒体广泛转载,让黔南走出贵州大门,美誉度持续提升。其中,《又一年清明》单条阅读量达300余万,累计阅读量超过1400余万,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省精神文明办相关媒体平台采用。
过去一年,黔南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及省相关部署,以龙里、福泉、贵定全国试点县建设为引领,谋划和推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强《黔韵说唱》、都匀“文艺轻骑兵”、独山“花灯”、瓮安县“瓮安调”等特色品牌,努力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上做文章。全州呈现了以龙里县为代表的领军梯队的不断升华,都匀市、福泉市等为代表的县(市)能量迸发的良好态势。其中,龙里县先后15次被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邀请作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案例研讨。
山歌伴飞新思想,歌声传唱二十大。2022年11月12日,龙里县冠山街道西门社区依托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龙里县正在举办的村歌、寨歌和机关组“萤火虫好声音”评选活动中,组织网格化包保社区的10家县直部门开展了一场机关组山歌传唱党的二十大精神评选活动,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近年来,为了让文明实践“小阵地”充分发挥“大作用”,防范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变成“空壳子”,黔南州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beplay官网app 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积极构筑“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beplay官网app 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 “五大平台”,实现了工作体系完善、项目具体丰富、队伍齐备充分、活动有序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组织宣讲活动2.5余万场(次),覆盖210余万人(次);开展“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3.6余万人(次),收集群众需求1.5余万条;举办beplay官网app 活动1480余场,县乡两级beplay官网app 活动全覆盖;开展农业技能培训34950余人(次),技术服务指导6796次,培养技术能手带动农户;举办各类体育旅游赛事活动142项,赛事规模20余万人(次)……
越来越丰富的平台项目打响品牌、打动民心,黔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
树新风 聚合力 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爱心帮扶、心理疏导、环境卫生……近些年来,精心设计文明实践活动项目越来越丰富,参与的志愿群众也越来越多。”平塘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引领群众互帮互助、文明友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台”,志愿服务者“唱戏”。与平塘县一样,黔南州各县(市)的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近年来,黔南州通过走访征询等方式,系统梳理汇总线上线下群众需求,形成50多个优质县级志愿项目菜单,真正做到了由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派单”、志愿者“买单”、社会各界“评单”,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文明实践内涵更有深度和广度。
“路边随处可见的落叶,我们可以用他们做些什么呢?这一期的创意美术课程,大家一起探索树叶的奥秘,感受生命的美丽。”2022年7月,黔南科技学院“森眸暖光·向阳成长”的志愿者们来到惠水县岗度小学,在暑假期间带领附近留守的孩子们开展趣味手工、创新绘画,让小朋友在日常学习、快乐游戏中体会被别人关爱的温暖,同时学会关爱他人。
“志愿者们不怕累、不怕苦,细心服务赶考的学子,托起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个个都是好样的。”2022年高考期间,黔南州通过开展暖心、安心、温心、舒心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罗甸县跑团协会志愿者连续4年在考点外给考生准备饮料、风扇等防暑物资,瓮安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设置“疫情防控”爱心服务站,随时做好突发情况的急救工作,为高考学子提供安全、温馨、便利的考试环境。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如今的黔南城乡大地劲吹文明新风,街头巷尾盛开志愿之花。黔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一颗颗文明“种子”根植黔南大地,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澎湃力量。(黔南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 来)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