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从事种子行业已有20余载,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杂交水稻制种、育种专家。亲历、见证了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为岑巩县的杂稻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7月,21岁的陈龙从黔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看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良好前景,陈龙来到原岑巩县种子公司,任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员。在国有公司未改制之前,岑巩县每年的制种基地只有500亩左右,而且产量较低,农户积极性不高,种子产业很难发展壮大。为了改变制种基地难以扩大、种子产量难以提高的被动局面,在公司改制后,作为生产负责人,陈龙带领公司全体农技员人员深入农村,克服种种困难,一家一户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说服、引导农户。
在短短十几年间,岑巩县的制种基地就由当年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常年制种面积30000亩以上,普及全县10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7000余户农户。年制种产值达1.2亿元以上,带动30000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岑巩县也成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省级水稻品种展示评价暨“看禾选种”。
为了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陈龙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不断的探索、学习、实践新技术。通过栽培方法的改进、激素应用、花期调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亩产从以前的几十公斤提高到300公斤左右。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还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研发出了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新方法“父本三角形栽插法”,在集成传统制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父本三角形栽插,培育多蘖壮秧,提高母本受粉率从而提高种子产量。通过该方法,在原有的产量基础上,每亩可提高种子产量50公斤左右,亩增产值600元左右,全县30000亩制种基地能增产值1800万余元。
在集成传统制种技术、创新实践新技术的同时,陈龙还大胆引进新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采用公司+合作社+制种大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制种基地推行机械化生产,从耕田、插秧、病虫防治到收割以及种子烘烤、加工,实现了制种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
2014年,在全国水稻制种产业衰败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面对激烈的竞争与压力,陈龙创立了贵州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制种基地占岑巩县34个500亩以上坝区的45%,成为坝区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成为贵州省生产基地最大规模的制种公司,成为引领贵州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主力军,是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主要经营主体。公司抢抓岑巩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历史机遇,通过宣传发动,在岑巩县适宜制种地区进行基地开发,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建立了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2021年生产规模达到2万余亩,生产优质稻种600万余公斤,实现产值4500余万元;蔬菜基地0.3万亩,产值600余万元。共带动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465户,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
如今,陈龙带领的公司不仅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湖南隆平种业公司等8家大型种子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岑巩县内建立了长期固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今年,公司还与贵州润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在岑巩实施杂交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对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5亿元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将就地实现制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为岑巩从制种大县迈向制种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制种行业,陈龙以及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互惠互利、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本着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切实增强服务农业的意识,增强服务农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对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带头作用。
潜心耕沃土,幽兰自然香。2010年,陈龙的制种公司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获得贵州省农业丰收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2020年被岑巩县人民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企业。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