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人”郑光华:用匠心守望初心 奉献杏坛育桃李
郑光华。 记者 殷翊展 摄
93岁的岭南师范学院退休老教师郑光华,辛勤耕耘杏坛近40年,退休后36年来,继续发光发热,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从青丝到白发,耄耋之年仍活跃在教书育人一线。她先后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敬业奉献“广东好人”、第六届湛江市道德模范。
40多年前因误诊失去右臂的郑光华,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板书、敲打键盘,为一届又一届的年轻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她身残志坚的传奇事迹鼓舞着广大师生。长期以来,她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学校的“一号老人”,但她却笑称自己是“90后”。人老心不老,学习不止步,用匠心守望初心,将全部的热爱奉献在三尺讲台,做孩子们的引路人、筑梦人。
退而不休 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退休前,郑光华是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的副教授。多年来,她热情参与国家教育事业和数学beplay官网app 建设工程,培养了大量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师。
1987年退休后,她在心里许下一个愿望:“初心不改,退休不褪色,要继续发光发热。”她一直积极参加学校关工委工作,是岭南师范学院最年长的关工委委员、顾问。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面对右臂截肢的重大打击,乐观的她仍然笑对生活。她学习用左手写字、做饭穿衣,用一只手学习上网摁键盘打字。
退休36年来,她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期坚持在谈心解困、普法宣传、党史教育的第一线,守护着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承担了教育部关工委的课题研究,撰写了一批探讨高校关工委工作的理论文章,收录在各级关工委工作文集,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2018年,郑光华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关工委工作研究课题——《围绕中心、结合校地优势,“大手牵小手”开展党史国史地方史校史的实践与研究》。
1998年,郑光华在学校建立起“知心友·谈心亭”,和大学生谈心,释疑解惑,累计为数千名青年学生化解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使一批有灰色人生观者、失恋者走出思想阴影重新振作,使欲铤而走险者打消罪恶闪念。
2003年高校网站兴起的时候,她敏锐地发现可以通过网站把与同学们的谈心活动延伸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于是,她学习上网,与时俱进创建了一个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网站——“网上谈心亭”,成为广大学子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迄今网站累计点击率达270万人次以上。该网站曾在全国百佳网站评选中荣获“全国高校校园网站人气50强”称号,先后被评为“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并获专题类三等奖,荣获全国基层教育关工委优秀网站二等奖,得到教育部关工委的表彰与鼓励。
“我是在党培养和教育下成长的,我也希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正是这份执着,耄耋之年的她仍然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润物无声 用匠心点亮学生“心灯”
郑光华出生在“八一起义”的南昌市,红色血液一直流淌在她的脉管,亲身经历了抗战的烽火连天,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加深了她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她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beplay官网app 的继承发扬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在中国非遗beplay官网app ——刻纸艺术上。她虽然一只手拿剪刀不方便,但她创办了“丹青刻纸艺术班”,20年来她先后指导了1500多人次学习钻研丹青刻纸,她指导的一批批师范生熟练地掌握剪纸技能,用剪纸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表达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民、“学雷锋树新风”的情怀,形象地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是没有根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根、有魂的。我希望用特别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党史内容、领会党史精神、培养爱国爱党热情。”多年来,郑光华坚持带领学生开展“中华魂 朗—读—写”活动,用先学党史国史、再教学生将红色故事用剪(刻)纸作品做出来,举办红色剪纸展,她还自筹经费印制两万张“红色卡片”免费邮寄赠送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让孩子对历史产生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郑光华指导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集《燕岭花开——山川美、历史美、刻纸美进校园》《燕岭花红——红船故事》《燕岭花馨——图说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等以刻纸艺术反映党史国史的作品先后出版,成了广大学子争相传阅的爱国主义教材。
长期以来,郑光华还坚持不懈开展“普法教育”,引领青少年学法守法,每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组织大学生到中小学开展普法教育,每年举办“党史+普法”图文展,开设法律咨询台提供法律服务。她在“谈心亭”网站开设专栏上传普法教育文章、文件,及时向广大青年学生传递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理念。每周还组织大学生赴校外辅导站辅导留守儿童学雷锋、学宪法、学交通法。她还多次带领学生赴东海岛等地宣传禁毒知识。她积极参加“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引领青少年学习《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年过九旬的郑光华依然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传递光和热,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湛江日报 记者 何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