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2023年以来,一大批“国宝”级鸟儿接连现身东莞。它们或成群结队、或三两并肩,在山野丛林、湖边湿地、海边滩涂悠闲踱步、自在觅食。百鸟选择到东莞过冬或安家,这是鸟儿展动翅膀用脚东莞生态环境“投票”点赞的生动写照。

▲白鹡鸰
2月19日,东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观鸟比赛暨深莞惠观鸟交流赛在同沙生态公园举行,来自深圳的观鸟爱好者黄卓生更是感触良多,“同沙生态公园有树林、湿地、丘陵,物种丰富,汇聚了上百种鸟儿,这是鸟的天堂,也是观鸟的好地方。”
近年来,东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以高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如今,东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鸟儿也更多了,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除了同沙生态公园,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珍稀鸟类频频在东莞各地亮相,热闹非凡。在松山湖生态园寒溪河三角洲湿地,东莞首次记录到超过40只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在银瓶山森林公园,东莞首次观测到超过4个种群、最大种群数量超过10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广东省省鸟白鹇的野生种群。在滨海湾滩涂,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连续三年“到访”,红嘴鸥、大杓鹬、反嘴鹬等众多候鸟成群结队在海边觅食。

▲长脚鹬
东莞本土摄影达人渔夫,一人一相机坚守十余年,按下万次、数十万次快门之后,在东莞“捕捉”到170种野鸟的身影。“鸟是检测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东莞鸟儿逐步增多,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佐证。”渔夫说,相比十年前,现在通过镜头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鸟类,人与鸟类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说明东莞的生态环境日益好转,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渔夫自2010年起在东莞市内拍摄野生鸟类,积累了大量的珍贵图片,拍摄地点遍布东莞各地,水边、枝头、花间、叶底、草上、空中……那些色彩绚丽、亦静亦动、悠然自得的鸟儿们,或静默伫立,或展翅待飞,在莞邑大地诗意地栖息。他在东莞拍摄的野生鸟类达170种,并把鸟儿的图片汇聚,举办野生鸟类摄影展。这些鸟类作品折射东莞生态文明特色,展现东莞生态保护成效,更唤醒了更多市民群众走进自然、融入自然、爱护自然。
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红嘴鸥、反嘴鹬……最近一段时间,一批批国家级保护动物接连现身东莞,从侧面印证了东莞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根据东莞市观鸟协会统计,2020年在东莞境内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达268种,比2012年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到的鸟类多117种。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鸟类的繁衍和活跃是自然生态平衡、栖息环境优美的象征。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37.4%,已建成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23个、自然保护区6个,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呈现出自然生态与工业文明共存共融的优美画卷。
随着东莞自然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了众多鸟儿在东莞落脚、安家。如今,街头小景、社区公园不仅成了鸟的栖息地,也成了公共beplay官网app 交流和科普基地,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和游客的素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渔夫坦言:“我坚守拍摄东莞野生鸟类10年,按下数万次快门,记录下170种鸟的身影,那是因为:鸟儿,叫声百转千回,羽翼绚丽多彩,它们是大自然里的可爱精灵,更是人类的朋友。”而东莞持续举办中小学生观鸟比赛,积累沉淀了一大批热爱观鸟、热爱自然的教师和学生,也播种爱鸟、护鸟、爱自然的种子,培养了青少年对鸟类和自然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以孩子带动家长的环境宣教模式,营造了全社会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
(来源:东莞+记者 周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