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松山湖人才虹吸效应凸显,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荟萃于此,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科学探索、成果转换的路上,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为了实现梦想,他们从北京义无反顾地来到东莞,在松山湖科学城的科研道路里携手同行。
冯乐军,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派驻东莞新能源研究院开展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及成果转化。妻子楚家玉,是东莞理工学院化能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

说到夫妻俩的相识、相知,以及选择来东莞工作时,冯乐军打开了话匣。2009年,冯乐军和楚家玉在东北读大学本科时相识,2013年本科毕业后,冯乐军去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而楚家玉则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俩人为了各自的梦想,开始了“博士异地之恋”。
机缘巧合下,松山湖这个颇有挑战的高新园区于2019年闯进了冯乐军的视野,这里的朝气蓬勃和科研气息让他心动了。“我们选择原因有很多。其一是东莞燃气电厂实际运行时,有一些相关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冯乐军表示,这里现有的技术急需科技赋能,以提升其所产生的科技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能耗方面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2020年博士毕业后,了解到中科院在东莞相关的科技战略部署,冯乐军选择就职于北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始参与东莞新能源研究院的筹建和技术研发。
为尊重与配合冯乐军的决定,楚家玉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一起跟冯乐军来南方。楚家玉选择就职东莞理工学院,夫妻俩在东莞掀开了人生和事业的新征程。
冯乐军表示,夫妻二人来东莞时,在个人生活上没有考虑太多,反而更看重东莞培育的产学研沃土以及科研环境。他们相信,深耕下去可以在东莞开花结果。妻子楚家玉,目前是东莞理工学院化环学院的一名讲师,她对于能耕耘在三尽讲台上心满意足。
“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从小我就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东莞理工学院这一平台能让我尽力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楚家玉说。
就这样,冯乐军在松山湖科学城里开始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冯乐军投入了东莞新能源研究院的筹建工作,着力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以及推动成果转换及项目落地。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冯乐军跑遍东莞各个镇街园区,一方面对耗能大户开展摸底调查,在团队合力下设计低碳技术路径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他通过寻找合适的工程示范应该用场景,在不断地创新中,摸索东莞个性化的低碳发展之路。
经过冯乐军及其团队的共同努力,2021年8月,东莞新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将重点开展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并将其打造成华南地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生活中的冯乐军,是个乐天派,他笑称科学家的世界大多伟大而孤独,倘若在科研探索的路上,能够遇见志同道合之士,是学者之幸。冯乐军与楚家玉常常把研究课题带回家里讨论,把家里当成了跨学科研究的工作室。两人不仅是亲密伴侣,更是科研路上的知己拍档。

楚家玉,现任教于东莞理工学院化环学院,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也参与学院的氢气制备研发项目工作。为了让年轻学生更好地接触这门专业,楚家玉不时会把学生邀约到家里做客,与学生一起进行科研探讨,鼓励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强烈进取心。“家里的环境比较轻松,学生们在这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聊天,聊聊职业发展等问题。”楚家玉说。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启动,冯乐军、楚家玉夫妻俩更加坚定扎根在松山湖发展的信心。在科学技术工作的路上,他俩携手并进,演绎着新一轮“物理+化应”的反应。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