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挺身而出,守望相助,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扶残助困行动中,他们真情陪伴,传递温暖,让更多人感受关心关爱;在文明创建中,他们走街串巷,宣传劝导,有效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在今天和过去的每一天,东莞志愿者们暖心服务、无私奉献。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志愿光芒,闪耀莞邑。
东莞持续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在全市营造志愿光荣的良好氛围,让志愿服务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志愿服务的动力更加澎湃,志愿精神在莞邑大地熠熠生辉,志愿之城的温暖底色更加闪耀,助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志愿者走上街头劝导市民养成自觉佩戴口罩的文明习惯
志愿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东莞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实现志愿服务电子化管理——推广使用“i志愿”系统,实现志愿服务记录和活动流程的电子化全套管理,多部门联动构建志愿服务协作机制,推动组建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队。
建立志愿应急响应体系——成立全市青年志愿服务应急防疫指挥组及六大片区青年志愿服务应急防疫指挥组,建立了青年志愿服务应急防疫机制,每一次疫情防控,只要一声号召,全市广大志愿者们就能迅速响应、迅速投入,绘就“疫”线最美志愿色。
规范志愿者阵地建设——东莞对志愿服务站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等方面制定统一规范的建设要求。目前,我市有493个村(社区)已设立志愿服务站,日常开展志愿防疫、治安防控、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先进beplay2体育官网 评选活动;以项目化建设为手段,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些项目进入大赛并获得资助;激励星级志愿者,开展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计划,一些景区为志愿者提供优惠门票,爱心商家为志愿者提供餐饮等服务,营造出全市志愿光荣的良好氛围。
深化开展志愿者培训服务——创办“志愿者周末学堂”,举办培训160多期,每年培训超过1万人次。组建本土化志愿服务讲师团,开展志愿服务训练营,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专业辅导、资源对接、传播推广等服务,持续扶持东莞志愿服务力量向上向善发展。
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东莞探索“志愿者+网格员”等创新模式,实践站志愿者同网格员联合开展公益服务,通过互动模式,社区旧村人居环境变好了,更多的网格员化身为急救志愿者, 独居老人得到了更好的关爱。
■余剑菲(左)在东城桑园广场核酸检测点引导群众测核酸
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12月1日,寒风夹着细雨,余剑菲身着黄色志愿者衣服准时出现在桑园广场,负责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最近核酸次数多,她一天甚至有12个小时待在那里。
余剑菲是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启馨分队队长,附近的居民几乎都认得她,亲切地称她为菲姐,碰面都会打招呼甚至找她帮忙。
自成为一名志愿者以来,菲姐不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支援,而且社区的打疫苗、做核酸、老年人体检等志愿活动都有她的身影,4年来她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超3300小时,为这座城市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能帮助到别人,自己心里也很温暖。
在东莞,像余剑菲这样的志愿者有千千万万个。有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这是东莞志愿者的正式写照,也是东莞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
数据显示,东莞志愿者数量不断创下新高。目前全市注册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约9690支,注册志愿者达150.39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6.7万场,累计向社会提供服务3720.49万小时;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人数超过126.51万人,人均志愿服务时长24.74小时。
东莞志愿服务活跃度不断提升,通过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关于“8+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要求,全市32个镇街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均由镇委书记兼任总队长,总队下设8类志愿服务队伍,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5000多场次,服务活动惠及群众达2500多万人次。
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心理防疫志愿服务队、急救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让爱回家”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各类型志愿服务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志愿服务队伍覆盖了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冯朝敏在松山湖台科花园协助发放防疫物资
志愿精神在抗疫战场熠熠生辉
“我报名参加!明天核酸检测算我一个……”一声号召,志愿者群里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主动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活动,青春的身影是那么动人。
当战疫号角响起,千千万万个志愿者冲锋在一线,协助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开展物资配送、走街串巷宣传。他们在一线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在一线关心群众、排忧解难,用那一抹鲜艳的“志愿色”温暖了万千人的心,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了疫情防控的队伍中。
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面前,东莞志愿者召之即来、战之能胜,展现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战疫担当,他们同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一起,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牢固城墙,展现出了东莞志愿者该有的模样。
在疫情防控中,很多市民群众在抗疫一线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正是方便适合的平台,人人互助的志愿氛围,让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疫情防控,他们发光发热,微光成炬,汇聚成战疫的磅礴力量。
今年3月份,来自湖北的小伙冯朝敏从湖北送老乡到松山湖园区,结果因交通管制,冯朝敏送完老乡后暂时出不去了。松山湖园区安排他暂时住在台科花园,并给他提供了食物。当看到松山湖战疫需要大量人手后,冯朝敏主动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同松山湖的志愿者们一起为东莞战疫奋战。
■李巧媚奋战在大朗镇疫情防控一线
在大朗镇,从2月25日至3月底,志愿者李巧媚在一线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她凌晨5点多就起床整理资料,然后赶到核酸检测点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在晚上8点核酸检测结束后,李巧媚和其他志愿者又到大朗行政中心附近的物资收发点,协助搬运分发物资。深夜10点左右,李巧媚才回到家,这时她还要和相关部门协调,给队员布置第二天的工作,经常凌晨2点才能休息。
在南城,每一次疫情防控中,南城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庆余总是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志愿者们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他自己也驻守在核酸检测点、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志愿服务队“总指挥”的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人都必须扛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王庆余说。
依托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各行业志愿服务力量,东莞先后开展志愿活动1.23万场,累计参与志愿者超过16.2万人次,志愿者们还走上街头,宣传“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派发“小手拉大手、同心齐抗疫”倡议书100多万份,提升广大市民的科学防护意识和行动自觉。
点点微光闪烁,汇聚成满天星河。东莞万千志愿者团结一心,为战“疫”筑起坚固的防线,让志愿精神在莞邑大地上熠熠生辉。
■汤超荣在莞城威尼斯广场核酸检测点忙碌
志愿之城光芒更加闪耀
近年来,东莞志愿者们的身影遍布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春运、爱心助老、生态文明等各个战场,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一个个志愿者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走到哪里,就温暖哪里,让志愿服务成为东莞靓丽的文明底色。
在东莞,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志愿者们用负责的态度、勤勉的付出、贴心的服务和真挚的笑容,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让志愿之城的光芒更加闪耀。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自己做公益、帮助他人,可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做公益,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这是今年67岁的“东莞好人”汤超荣一直秉持的志愿服务理念,他先后成立“蓝天爱心基金会”“蓝天志愿者服务队”。
今年以来,汤超荣等人又发起筹办爱莞家公益服务中心和爱莞家志愿服务总队,于9月份正式注册成立,并组建了19支服务队,开展帮扶、助学、助残、助孤等各类社会公益慈善。
■卜莎莎做志愿服务时帮社区居民抱孩子和老人聊天
在厚街,宝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卜莎莎多年参加志愿服务,在她看来,志愿的意义只有参与进来才懂。“虽然我不是本地人,但是这几年下来,因为做志愿服务,我和社区很多人都特别熟。谁家大门打开的,我随时都能进去和他们家聊天,像是在老家一样;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很真诚地面带微笑跟你打招呼,问你吃了没。这种感觉特别美好,这就是做志愿者的快乐!”
“做志愿服务其实没有特别感人的,为什么坚持做这么久,大家能聚在一起,这就是理由。”平凡的话语背后是爱心的彰显。
在松山湖,广东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师生一起组建了心理防疫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谭健烽表示,“开展心理志愿服务是我们高校老师,也是我们心理学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共情、陪伴、守护、成长’的心理学专业技术中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能帮助大家走出疫情下的心理困境,也能让心理学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多的认可,实现心理学人的社会价值。”
志愿之城东莞,名副其实,成色十足!
(来源:东莞日报记者 范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