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沧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运河古郡
沧州木板大鼓
时间:2012-09-17

沧州木板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产生于沧县民间,起初在深泽、无极、藁城等县广大农村流行,后来普遍到冀中各县,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是河北曲种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全国独有的艺术曲种,它对北方大鼓曲群,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产生过重大影响。沧州木板大鼓书脱胎于民间,其内容表达上,有的歌颂英雄人物,有的反映民众疾苦,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描绘农村生活等等。沧州木板大鼓吐字行腔用地方语音,唱法质朴粗犷。

2006年,沧州木板大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专家称沧州木板大鼓是京韵大鼓的母根

沧州木板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河北省沧县、黄骅县等地农村。相传为清代民间艺人李朝臣及其弟子郭树奎所首创,咸丰年间艺人庞凤城加以改革和丰富。

民国初年,沧州木板大鼓进入兴盛时期,后逐渐衰败。1949年后,沧州木板大鼓书进入复兴时期,活动范围逐渐拓宽。后来,除沧州各地外,其足迹遍及京津、山东北部、东北三省及黄河沿岸。

从艺人口传和《民国沧县志》、《沧县beplay官网app 志》等史籍资料记载:沧州木板大鼓孕育、诞生于明朝中、末期,清初在冀中广为流行,乾隆时,著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李朝臣被召进宫说唱《西厢记》,深得皇帝赏识。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津阳消夏录》里,提到一位沧州木板大鼓艺人刘君瑞,文中称沧州瞽者刘君瑞,尝以弦索来往余家,足见当时沧州木板大鼓非常流行。咸丰、同治年间,庞凤城先生将沧州木板大鼓发扬光大。   

沧州木板大鼓自产生起,几经时代的变迁,经历了明朝中、末期的孕育、形成期,清初的成熟期,清朝中叶至民国初的兴盛期,19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时的衰落期,新中国成立十几年的复兴期,1959年至1978年国家经济困难和文革的挫折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繁荣期和1989年之后的滑坡期,及2003年以来开展民族民间beplay官网app 保护工程的抢救、振兴期,20048月沧州木板大鼓被定为河北省民族民间beplay官网app 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这一古老的艺术曲种又有了新的发展。

沧州木板大鼓相传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表演者多为民歌艺人,知名艺人有李文通(李尚志)、曹占奎、李殿奎、张百奎、邓连奎、李振奎、马瑞河、马瑞林、朱化麟、庞凤城、胡金祥、曹金升和何贵海等,其中尤以马瑞河(马三疯子)、朱化麟(朱大官)和庞凤城影响最大、贡献最多。

沧州木板大鼓在沧州地区发展得较有特色,形成以庞风成为代表的庞派、以王福祯为代表的王派、以穆汉青为代表的穆派,在历史上影响最大。人送绰号沧州红

沧州木板大鼓的传统节目非常丰富,短篇有《老鼠告猫》、《劝人方》、《度林英》、《郭巨埋儿》、《目连救母》、《赵五娘》等百余段;中篇有《二度梅》、《响马传》、《武松传》、《千里驹》、《金环记》和《姜公案》等上百段;长篇有《左传春秋》、《吴越春秋》、《英烈春秋》、《走马春秋》、《金盒春秋》等五大春秋和《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包公案》、《刘公案》、《海公案》等三将三案,以及《飞龙传》、《马潜龙走国》等数十部。



编辑:张骅青稿件来源:中国沧州门户网

魅力沧州
文明播报 更多»
刘树清:378户居民的“大管家”
李耀明:50余年坚持公益未停歇 他把慈善融入生活
沧州市区182人这样“遛百病”
今年全市4000余名返乡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文明创建 更多»
运河区召开常态化创健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暨月考核成绩分析会
新华区车站街道党工委 “睦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市委两新工委:“红色物业” 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喜婆婆表演舞蹈 倡树文明新风尚
道德模范

【道德模范】王红心

【道德模范】石炳启
地方传真
渤海新区 任丘 河间 泊头 黄骅
肃宁 献县 吴桥 东光 沧县
青县 南皮 孟村 盐山 海兴
运河区 新华区 开发区
主办单位:沧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沧州市运河区御河路1号 冀ICP备0000008号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