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还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人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实际上,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就是史无前例的,从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清晰脉络。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历史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和民族是永远立不起来的。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递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并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中国经济已经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易,我们的文化却还没有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所以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学会输出中国的价值观。
经济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凭经济发展长期主宰世界,美国、日本、欧洲都做不到,美国为了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也到处推销所谓的美国式民主与自由吗?当下有一种说法: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和劳力,二流国家输出技术和规则,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已经逐渐走过产品输出的阶段,正在加快技术和规则输出,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还必须要在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上多做文章。
中国的文化输出正在加快脚步。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60多所孔子学院,遍及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这些年,包括《舌尖上的中国》、《甄嬛传》、《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国产电视节目陆续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地播出。习主席访问阿根廷时将一张包含多部中国影视作品的光盘作为国礼送给了阿根廷总统,访问德国时又将一把集中体现中国古代智慧的鲁班锁送给了默克尔。这一切既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共享,随着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中国价值观也在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世界,让世界越来越多了解和适应中国式发展思维。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个人都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不仅要让世界体味“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了解“制度上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所有这一切都是文化的集中呈现,都已经融入到 “开放的中国”、“崛起的中国”中,成为让世界着迷的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现如今,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我们应该怀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让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精髓,凝聚成13亿人民奋发有为的磅礴之势,成为驱动中国号巨轮前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辛雨)
|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
|





